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研究生论文 > 研究生论文范文 例析小学英语微课设计的误区 996论文网日期:2021-02-20 20:35:34点击:1023 摘要:微课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在小学英语学科领域里极具应用和推广的价值。本文指出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存在的三个误区,借助典型课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误区;建议 引言 目前,短小、精悍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禁锢于整齐划一、集中学习的传统课堂,他们能够把控自己的学习节奏与进程,逐步培养与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然而,在小学英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偏颇:一是对微课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有的教师认为微课就是录制平时课堂教学的ppt,让学生带回家自主学习即可。二是将微课理想化。有的教师在短短几分钟的微视频中录制了多个知识点,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观看后就会掌握。三是不能明确微课的主体。有的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机械、呆板、一讲到底,根本没有考虑使用微课视频的主体(学生)。 小学英语微课设计的误区与分析 下面笔者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展开分析。 误区一:微课=课堂教学的浓缩 [课例]微课5b unit8 birthdays(时长8分01秒)。 教师设计并录制微课的步骤大致如下,①导入环节:同学们,你知道生日怎么说吗?(出示birthday,教师示范朗读并教学)②新授日期表达方式“the+序数词+of+月份”。③头脑风暴“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总结过生日时的常见活动)④听课文录音,找出并校对su hai和mike的生日日期。⑤看课文动画,画出并校对两人的生日活动。⑥口头复述两人的生日活动,教师示范并检测。⑦跟读录音,模仿语调,随机分析并讲解重点词组。 [分析]微课不是将课堂教学浓缩。在一节8分钟左右的微课里,学生要完成以上数量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任务,谈何容易。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篇幅较长、容量较大,传统预习作业单调乏味,收效甚微。其实,教师可以设计并制作预习型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利用微视频进行前置性学习的形式充满新鲜感,因而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看书预习、机械跟读。 [建议]针对以上分析,建议教师围绕主题“birthday activities”录制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视频包含三块内容:①学一学。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多个例句,分析、归纳日期的表达方式:the+序数词+of+月份(如图1)。②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常见生日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同时渗透文中eat noodles,have a big dinner等重点短语(如图2)。③想一想。教师可以利用问题“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引发学生思考,让微课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做好铺垫与准备,从而为提高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效率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图3)。 误区二:微课=语言点的集中呈现 [课例]微课“there be”句型的讲解(时长6分27秒)。 微课内容如下:①讲解“there be”句型的含义。②讲解“there be”句型结构,总结be动词运用的规律,用准确的be动词填空并分析。③讲解如何将“there be”肯定句转化为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④讲解“there be”与“have”表示“有”的区别。 [分析]微课不是语言知识点的集中呈现。该微课时长不足7分钟,却包含了多个语言知识点。由于视频时长的限制,教师只在第二个知识点后搭配了练习与分析。可想而知,学生很难记忆与理解这些知识点。小学英语包含许多语法知识,一些知识点下又有若干细小的分支。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教师反复讲解,但还是由于枯燥乏味,而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将关联的知识点讲解录制成一系列微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观看并学习,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网络图,加深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建议]针对以上分析,建议教师分别录制以下三个微视频,形成系列微课。 there be句型讲解之一:there be句型中be动词的准确运用。首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句子、规律,直观明了地讲解be动词的几个用法。其次,出示there be句型口诀,加深学生印象(如图4)。最后,出示一些句子,训练学生使用be动词,并配合讲解,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如图5)。 there be句型讲解之二:对there be句型的画线部分提问。教师重点分析there be句型中画线部分(物品和数量)的内容,设置提问并总结规律,加深学生记忆(如图6),最后借助练习,巩固知识。 there be句型讲解之三:there be与have的异同之处。首先,教师呈现例句,分析两者在意义与结构上的不同(如图7)。接着,通过同义句的转换与分析,清晰地告知学生两者的相同之处(如图8)。最后,通过习题训练,加深理解。 以上三个微课的设计循序渐进,并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而且there be句型讲解之一、之二、之三三大标题的使用,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学习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反复观看,不仅能够轻松记忆、掌握,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讲的知识点。 误区 三:微课=教师的一言堂 [课例]微课“肯定句变否定句”(时长6分47秒)。 微课内容如下:①教师分批、快速呈现图片及肯定句和否定句(涵盖be动词、情态动词、实义动词等三大类型),讲解它们的不同。②教师讲解肯定句变否定句的套用句式。③教师讲解肯定句变否定句的口诀。④教师分批出示三大类型的肯定句,并逐句分析如何运用步骤3的口诀将肯定句变否定句。⑤教师集中呈现三大类型肯定句,快速校对改否定句的答案。 [分析]微课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上述的微课中,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被灌输,学习效果不佳。对小学生来说,肯定句变否定句的难点是助动词(do/does/did)的准确选用,因此,教师首先要着重分析这一教学重点。其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恰当、合理的讲解节奏,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自学热情,从而轻松达成教学目的。最后,任何学习都需要“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制作的视频要有提示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遇到没有理解的情况可以按下暂停键的功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取得“悟”的空间和时间。 [建议]针对以上分析,建议教师按照以下步骤录制视频。 首先,观看例句,分析比较,总结规律,分类训练。具体制作为:将一张ppt页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呈现同一语句类型的肯定句与否定句,让学生朗读、分析、感悟并得出规律。然后,提供同类练习,及时训练。最后,制作5张不同语句类型的ppt页面,总结得出5个规律。 其次,用一张ppt页面集中回顾肯定句变否定句的方法,加深学生记忆,同时利用问题“肯定句变否定句时,还需关注哪些细小地方”引导学生思考、回想,得出注意点“some变any,and变or,too变either”等(如图9)。 最后,混合呈现各种类型的肯定句,提示学生按下暂停键,并要求学生在配套学习单上完成练习。接着,呈现答案,分析校对。 这样的微课有层次、有梯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感悟力,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 结论 微课不是将课堂教学浓缩,不是集中呈现语言知识点,更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微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小学英语学科领域里极具应用和推广价值,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和研究的新平台。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思维导图的应用,以期能够为思维导图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 下一篇 自媒体传播下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近两年也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景象,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但传统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受到了自媒体的冲击。在... 相关文章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在软件测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花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泥鳅主要养殖模式及产业发展趋势 自媒体传播下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谈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 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技巧与特点 探析中学数学的兴趣教学 习题讲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生论文范文新增 装饰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论以音乐为指导的基本功训练 探究电影《都灵之马》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分析 浅谈工程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浅谈办公室文书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 大客户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浅析 音乐在对抗性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研究生论文范文热点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国传统图形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泥鳅主要养殖模式及产业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硬件维护的作用 化身权理论的适用问题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例析小学英语微课设计的误区 爬虫网络安全问题探讨分析 习题讲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生论文范文相关 自媒体传播下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谈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硬件维护的作用 爬虫网络安全问题探讨分析 浅谈办公室文书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图形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微电影艺术特点及传播机制构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