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研究生论文 > 研究生论文精选

互联网在初诊高血压患者中应用

996论文网日期:2022-09-22 15:01:22点击:401

摘要:目的观察“互联网+”在初诊高血压患者知行信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就诊的初诊高血压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互联网+”管理干预,均干预6个月。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服药信念量表(bmq)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及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服药必要性、服药顾虑及bmq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率85.19%(46/54),高于对照组的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互联网+”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行信干预,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率,并能改善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互联网+;初诊高血压;知行信;自护能力;依从性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以体外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多伴有其他器官功能及器质性损害。临床上常采用降血压药物治疗初诊高血压患者,但其对高血压知识缺乏了解,使其治疗积极性降低,导致血压控制难以达到预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研究[1-2]指出,采用“互联网+”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其服药积极性,有助于控制血压。但对于其在初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探究该护理方式在初诊高血压患者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就诊的初诊高血压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0~65岁,平均(49.36±10.03)岁;收缩压140~178mmhg,平均(159.31±10.68)mmhg。观察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40~65岁,平均(45.21±10.35)岁;收缩压140~186mmhg,平均(160.85±11.13)mmhg。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2)患者已签署入组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3)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临床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嘱咐患者按时服药、低盐饮食,戒烟戒酒,合理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管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1)建立网上在线管理平台:由本院及软件开发公司联合研发在线管理平台,包括医护端和患者端,医护人员可通过医护端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可在相关网页查看患者就医信息,并可通过该平台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可通过手机号登录患者端,查看相关就诊信息。(2)健康档案:在医护端或患者端录入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血压值、近期服用药物情况等。(3)健康教育:在平台相关界面提供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解及常规用药指导,主要包括高血压的诊断规范及相关影响因素、高血压并发症,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性及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指导患者准确测量血压,告知患者血压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生活中应如何对高血压进行日常护理,以延缓患者疾病进程,降低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4)改变不良习惯: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聊等途径宣传吸烟、饮酒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过量饮酒、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并发症,让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戒烟限酒的自觉性;建立不同不良习惯患者微信群,在群中讲解患者不良习惯对高血压疾病的影响,让患者互相监督,学习戒烟酒的经验;对患者饮食习惯进行统计,告知患者高盐饮食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指导患者使用控油勺、控油壶,规定高血压患者每日饮食应控制在15g食油、6g食盐内,指导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低盐饮食习惯。(5)运动:众所周知,超重患者更易患高血压,故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反复强调肥胖对心血管的危害。根据患者血压水平、运动能力等制定针对性的减肥计划,鼓励患者自觉运动,在整个干预过程中,逐渐提高患者运动强度,嘱咐患者在运动前热身,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可以快走、登山等低强度运动为主,高血压分级较高或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需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陪伴下运动,患者需每周运动3~5次,持续时间大于30min/次。(6)线上问诊:初诊高血压患者可在线咨询医师疾病相关注意事项。(7)线上随访:当患者录入基本信息后,系统会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级别划分,并以不同颜色进行标注,系统会根据患者上次就诊时间及患者病情告知患者下次就医复诊时间。(8)线上游戏:可设计小游戏来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主要围绕高血压的饮食、运动、药物等主题。

1.3观察指标

(1)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4],共包括4个维度,43个条目,总得分范围是0~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2)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价患者焦虑程度,该量表包括20项,每项分值范围为1~4分,1分代表没有或几乎没有出现,4分代表每天或大部分时间出现,将各项得分相加计入电脑,经加权处理后得到总分,分值范围为20~80分。(3)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6](gses)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效能感,共包括14项,分值范围为0~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4)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率,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5)治疗依从性:采用服药信念量表[7](bmq)评定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主要包括服药必要性及服药顾虑2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范围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后用sx±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差异。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e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及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gses及sa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gses及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率85.19%(46/54),高于对照组的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干预前后bmq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bm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bm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服药必要性、服药顾虑及bmq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因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且控制不佳时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使其易出现焦虑情绪。有研究指出[8],对患者给予有效护理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有利于控制血压。在进行“互联网+”管理时,医护人员通过设计小游戏来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缓解其焦虑程度。临床上常采用sas评分评价患者焦虑程度,评分越高代表焦虑越严重。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给予“互联网+”管理,能缓解其焦虑情绪。张洁等[9]采用“互联网+”管理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证实了该护理方式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规范用药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发现,采用“互联网+”干预的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率及干预后服药必要性、服药顾虑念及bmq总分高于对照组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说明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而言,“互联网+”管理有利于患者控制血压、规范服药,并能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相关研究结果[10]相符。这可能是因为在进行“互联网+”管理时,医护人员在平台相关界面提供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解及常规用药指导,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小游戏的方式增加其对用药知识的了解,提高其用药规范率,使其能更好地控制血压。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有报道发现,患者自我效能感对于疾病后期治疗至关重要,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治疗信心越强,更能以较好的心态面对疾病[11]。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能改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进而或可起到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将“互联网+”应用于初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可起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初诊高血压患者因不懂高血压护理方法,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偏低[12]。有报道指出通过“互联网+”管理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13-14]。在进行“互联网+”管理干预时,可在线上告知患者在生活中应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并且患者可随时在线咨询医师疾病相关注意事项,以延缓其疾病进程,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上常采用esca评分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好[15]。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及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说明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给予“互联网+”管理,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采用“互联网+”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行信干预,不仅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负性情绪,还能促进规范服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