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硕士论文 > mpa论文

庄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策略

996论文网日期:2020-10-04 14:50:04点击:865

摘 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寻求发展机会,进而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召唤新的使命,切实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新时代的要求,更是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以文献研究、社会调查为数据来源,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分析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精神为依托,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寻求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对策及方法。本研究通过以下六大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调研国内外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进展及政策。      第二部分,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并探讨儿童教育阶段理论、边缘化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基础理论,在公共管理层面论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通过社会调查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发现目前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政府未从制度层面严格加以规范;第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第三,学校未合理安排心理辅导课程等。      第四部分,借鉴国内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问题的对策,总结出适合庄河市本地可运用的先进经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五部分,结合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制度体系,社会共同协作关爱体系,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机制,强化家庭主导地位等形式,加快解决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困境问题。      第六部分,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more and more rural people enter the cities to seek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then a special phenomenon appears, that is, the problem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with the convening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the new era calls for a new mission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which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solve social conflicts,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fight a "poverty alleviation war".      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takes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of zhuanghe city as the objec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ocial investigation as the data source, usesthe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sociology, pedagogy, psychology,public management, etc.,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putting forward problems,analyzing problems, solving problems", and based on the spirit of policy documents,laws and regulations, to deeply explore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to fin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care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following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research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licies for minors, especially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the second part defines and explain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ies such as the theory of children’s education stage, the theory of marginalization, the theory of demand level,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at the level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social survey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zhuanghe city, found that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zhuanghe city mainly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ersonal safety problems, and education problems. the deep-seated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government has not strictly regulated from the system level; seco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s uneven; third, the school has not reasonably arrange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urses.      the fourth part, draw lesson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s care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summed up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suitable for zhuanghe city,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solving the problem.      the fifth par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zhuanghe city, establishes a perfect system of care and protection for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a system of social cooperation and care, a mechanism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family and other forms, to speed up the solution of the real plight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zhuanghe city.      the sixth par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shortcomings and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key words: zhuanghe city,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care and protection。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 年)》首次提出了“留守儿童”的范畴[1];2015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2]。”《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 号)更是进一步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制度保障,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制度更为健全[3]。2016 年 2 月,为适应新形势,国务院设立了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多方面保护程序的有效衔接,形成一套更加完整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倍加关心,提出“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4]。进一步强调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重视及关注。2017 年 10 月 10 日,民政部安排部署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启用上线工作。该系统对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关爱、精准帮扶、精准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 年 9 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要健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2017 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出台《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7]30 号)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遏制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发生[5]。到 2020 年,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和制度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也充分说明国家及人民政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程度之深,也说明对于此研究的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庄河地区以千山山脉为主,主要是丘陵地区,群山连绵,乡村地区多为偏僻落后的山村,加之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等原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仍没有得到具体的解决,本研究以庄河市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深入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优秀的经验及做法,结合庄河市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当前不合理的因素以及未来将要解决的问题,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切实因时因地制宜,解决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关爱保护的视角,可加深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和理解,对目前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对于充实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相关理论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意义。也可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学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本研究着眼国家大局,立足庄河市农村工作实际,统筹兼顾,切实发现隐藏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系列问题,切实提高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对于当今形势下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1)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国,也呈现全球化趋势。      留守儿童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全球化问题。研究发现,国外的留守儿童多是因移民而出现。欧洲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口迁移现象进而形成了留守儿童问题。aguilera(2004)通过摩尔多瓦调查研究指出,在东欧和非洲等一些地区,14 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三分之一的父母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而有多达 5.4%的的儿童父母双方在成长期间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6]。davis(2016)等人对危地马拉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因为贫穷以及疾病而产生了大量的人口迁徙、移民情况。虽然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有汇款,生活得以改善,但因此产生了父母缺席的情况,进而产生不良影响[7]。bryant(2005)认为留守儿童在亚洲居多,其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发现,印度尼西亚的留守儿童数量达到了 100 万人,泰国留守儿童大约为 50 万人,菲律宾留守儿童大概有 300-600 万人左右。非洲的一些国家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众多,在坦桑尼亚有50%以上的农村人口移民,无论是移民还是外出谋生,孩子都被留在家中[8]。综上,这也可以被看成是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      (2)各个国家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方向大为不同。      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的时间早,研究地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规模以及因父母迁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等方方面面。nguyen(2016)对印度、秘鲁、越南、埃塞俄比亚四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父母的迁移虽然有助于家庭平均消费水平的增加,但是并不能改善儿童的健康和认知能力[9]。francisca m antman(2012)通过对比留守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性别、监护方式以及父母哪一方外出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父母哪一方外出对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具有显着的不同,其中父亲监护的 10-14 周岁美国男孩的学习成绩要远比母亲监护的优秀,而由母亲监护的 8-12 周岁女孩的学习成绩要高于父亲监护[10]。delancey j,etal(2004)认为在医疗健康方面,留守儿童饮食长期缺乏营养,体重不达标,身体机能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不仅仅是体现在儿童的身体,更多是体现在心里层面,亲子的分离使得儿童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性格变得内向,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往,缺乏安全感,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上都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阻碍了儿童健康成长[11]。      2.国内研究综述。      1994 年,我国理论界最早提出“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大部分学者开始聚焦留守儿童问题,研究领域涉及概念、界定等方方面面。就目前来看,理论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是十分丰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这一特殊现象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在全民自媒体时代,相关的宣传及报道也层出不穷。结合当前国家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党和中央政府在制度上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注,但在执行中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成熟的方面,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化、规范化的关爱体系。      (1)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因素。      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美国学者戴维.波普指出“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广泛的个人和群体。在这些群体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一般来说,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有家庭、学校和日托中心、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播媒介”[12]。这表明,留研究留守儿童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化因素。学者朱科蓉(2002)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务之急[13]。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福利制度下,除了政府及社会的关爱外,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关爱大多数来自于学校。虽然国家和政府对关爱留守儿童都有指示,但是部分学校高层缺乏对领导职责的清晰认识,但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关爱衔接存在差距,在学龄儿童的学制衔接、学籍动态管理、心理辅导和干预、学校和社会融入等方面都急需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政策设计。李庆丰(2004)认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由祖父母抚养)、上代监护(由父母同辈即叔、伯、姑等)、无人监护[14]。杨国才、朱金磊(2013)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指出单亲监护达到 47.1%,祖父母监护达到 25.56%,亲友监护达到 15.72%,其他情况占 11.58%[15 ]。教育辅导程度严重与社会脱节,需要建立社会化爱心及公益组织,对于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进行教育、心理疏导等课程,一是可以帮助解决辅导教育问题,二是帮助减少情感上的缺失,建立新的情感寄托。学者于建嵘(2001)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涉及到的医疗、住房、就业、福利等方面都为农村务工人员设置了一定的壁垒,也让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现象问题突出。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是以户口登记与管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社会管理制度,包括常规人口登记和上报制度、居民户口或身份登记及管理制度以及与户口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和迁徙等方面社会经济管理制度[16]。      (2)留守儿童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      学者邓立强(2002)通过研究家庭教育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监护,监护人会出现溺爱孩子,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精神上缺少与孩子的共鸣,造成孩子对于物质欲望的需求日益增长,造成物质上铺张浪费、性格上任性蛮横的问题[17]。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社会行为上的不规范,进而引发犯罪等。      目前国内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多种多样,涉及教育、医疗、福利、安全、法律保护、社会环境、未成年犯罪等方面。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亲情的缺失及缺少有效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思考,留守女童正在成为一个容易遭受性侵的“重灾区”。而且,性侵女童者 65.74%是熟人,被侵犯的留守儿童则占到半数。赤裸裸的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引发的系列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痛症。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四) 研究的创新点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阐释及界定   (二) 农村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基础.   1.儿童教育阶段理论基础.   2.边缘化理论基础.   3.需求层次理论   (三) 基于公共管理层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重要性      三、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      (一)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调   1.选择调查样本   2.设计调查问卷.   3.调查数据分析.   (二)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问题.   2.人身安全问题   3.学习教育问题.   (三)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缺失的原因分析.   1.政府未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   2.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3.学校未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课程.      四、国内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一) 国内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先进经验   1.国内的先进经验.   2.国外的先进经验   (二) 国内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启示   1.制定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福利制度   2.完善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   3.设立农村专门关爱保护机构或者寄宿制学校      五、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问题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体系   1.明确基层政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2.使阅读疗愈成为关爱保护的重要方.   (二)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机制   1.政府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活动的基础设施   2.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3.充分发挥群团社会组织的力量   (三) 开展好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机制.   1.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2.建立寄宿制学校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四)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1.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   2.留守儿童父母切实担负起责任   六、研究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中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三农”问题的时代产物,甚至可以说是衍生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完善的长效化机制。解决好、规划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精准化扶贫、政府能力现代化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谓意义深远。   从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来看,主要是存在着心理健康、人身安全、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问题。从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政府的政策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相关的制度在落实时,配套的措施具有滞后性,不能满足制度的需要。具体的方案制度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政府的财政力度和倾斜力度不明显。社会资源优势的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城乡间差距逐渐拉大,教育资源在庄河市内与乡镇地区分配的不均。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观念的缺失等原因,主要体现在隔代监护的不利方面等。   从解决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上,主要提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基层政府及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监护干预,主要是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题,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强化以家庭为主体的监护主体责任,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构筑起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主要是建立寄宿制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对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完整的开放式的机制体系,实现动态的管理,全社会共同参与。...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