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

996论文网日期:2022-07-11 10:43:25点击:386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为社会提供的会计人才也逐步增加,但事实证明,高校提供的会计人才与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这就需要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进,高校应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社会需求出发安排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会计实践的仿真性。

关键词 需求导向;仿真性;多样化

1 目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对会计人才培养设置课程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设置立足于专业理论: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流程是:从专业出发结合各学科的逻辑性来制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然后设置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从专业理论出发的,这就决定了在此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会有差距。(2)课程体系的内容单一:会计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例如会计专业的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与专业不相关的或相关性小的课程开设很少。(3)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范围小:目前课程设置的结构是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必修课占的比重较大,选修课的比重较小。这使得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4)时间安排不合理: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考会计资格证,一般在大二、大三时就能拿到会计资格证。会计资格证的考试科目有: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有些高校在大三下半年或大四才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单纯从排课上来这没问题,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程的安排不合理。

1.2 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都是注入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是由会计学的特点决定的,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较多的内容,该方法是效率比较高的。但这种方法使得会计教学略显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实践教学不足


实践教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践时间的不足。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于理论教学少很多。理论学习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实训课程,如会计认知实习、会计模拟实习、财务管理实习等。这些实习的课时一般是一周,模拟实习最多是四周。(2)实践内容不足。目前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有会计认知实习、会计模拟实习、财务管理实习、审计实习等。这些实习课程大都是单项实习,会计模拟实习也只不过是:给出一套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成本计算并编制会计报表。这样的实习,只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目前许多企业都是跨行业经营的,只练习工业企业的业务,不练习其他行业,显然满足不了会计实务需要,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3)实践时间的安排。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是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后,这样的实践课程安排降低了实践的效率。


1.4 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的考核方法是闭卷式考试为主,极个别的选修课采用开卷考或提交报告或论文的形式。


2 基于需求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2.1 设置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


设置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实践调查基础上:既然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那么就要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就要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高校应到企业中了解他们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或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目前的会计人才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结合实践调查取得的资料,设置合理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2)课程设置多样化:课程设置除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外,还可以增加如下课程:一是增加开设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开设综合性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二是增开文学、艺术、法学、人际关系、沟通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因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会计工作需要跟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打交道,还要经常与税务部门、银行的人员、客户打交道,因此,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3)课程设置应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所谓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就是增加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确定一些必修课,真正的该专业必须要学的课程,其他的作为选修课,即增加选修课的比重。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选课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爱好选择课程。增加学生选课的空间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比较高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的过程中也容易创新。二是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课程,有利于培养多样化的会计人才。若是增加选修课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又培养了多样化的人才。(4)结合学生的需要安排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考一些会计资格证,如会计资格证,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考虑学生的考证要求。(5)实践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会计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便于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部分会计实践课程的可以灵活安排。如会计认知实习的安排,基础会计是学生初次学习会计课程,完全不知会计的相关理论,若把会计认知实训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讲会计凭证、账簿时,结合理论的讲解同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税法的实习课程也可以跟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6)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很少安排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导致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2.2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这里讲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强调的是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专业必修课可以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对于综合性的课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3 提高会计实践的仿真性,建立模拟财务室


会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常会遇到企业要有经验的会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提高会计实践的仿真性,建立模拟财务室的途径来解决。建立模拟财务室,完全模仿企业的财务室。在内容上包括会计核算的内容、财务决策及财务管理的内容、办理票据及银行结算、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等。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建立模拟财务室,提高了会计实践的仿真性,缩小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2.4 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闭卷或开卷,应采用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综合性的课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考核,税法也可以采用报表的形式考核,给学生一些资料,要求编制纳税申报表等。有些课程也可以通过提交报告或论文的形式。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下转第211页)(上接第143页)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本文只是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出了小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ol].河北博才网.

[2]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问题的探讨[ol].百度文库.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新锦江在线客服电话-18469880291新增

新锦江在线客服电话-18469880291热点

新锦江在线客服电话-18469880291相关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