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体育论文

论体育运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996论文网日期:2022-11-07 15:11:07点击:364

摘要:体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关键组成科目之一,该学科的学习与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跑步、足球、篮球等专业运动相关的素养,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身体机能成长,并保持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为了更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教师则需要对教学的方法做出多角度的创新,要以更为优质的教导与更具趣味的引导来焕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助力小学生的学业进步与个人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师;体育运动;方法;影响;健康

近年来,国家教育领域发展速度日渐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开始关注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与运动项目,对教师教育思想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教师教育方法的变革与教育(运动)效果的提升。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简要分析小学体育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增长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方法,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1体育运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体育运动本就是一个极具积极性的活动项目,它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能够助力小学生优秀品格、品质的养成。将之细化,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爱玩、好玩是每一名小学生的成长天性,但部分小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在学习时的思绪、意识依旧与“游戏活动”紧密的缠绕在一起,有效且充足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喜好玩乐的天性,抑制小学生的玩心,还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的求胜意识,让小学生在运动中、学习中不甘落后与他人,从而实现课业学习热情的点燃;其二,小学时段的学生正值学习、成长的提速时段,在此时,小学生不仅对各种文化、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增长,且身心机能发育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有效且充实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奠定小学生未来成长所必需的运动技能与运动素质基础,还能够最大程度上助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保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三,小学时段的学生心智、思想逐渐成熟,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理负担也在与日增长,但小学生尚未具备有效的压力释放技巧,所以,压力、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疾病,而适度的体育运动,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缓解小学生心理负荷的同时,维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四,小学时段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小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后时间供自己支配,因此,体育运动还能够起到充实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效果;其五,体育运动本就是一个趣味与磨砺并存的项目,小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快乐,还可以磨炼自身的品性、品格,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由此可见,有效、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够起到诸多益于小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积极效果。

2体育运动产生效果为小学生带来的具体影响

2.1参与体育运动,点燃学生运动热情

缺乏斗志、缺乏进取精神是当下最为常见的问题,许多小学生因为家庭富裕、生活富足,没有艰苦的拼搏、奋斗经历,因此,他们面对许多事情时,往往难以提起兴趣、点燃热情。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阻碍小学生的成长。对此,教师则可以发挥体育运动独有的优势来激活小学生的奋斗意识,让小学生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点燃对学习、对运动、对未来的拼搏热情。例如,教师开展体育授课时,可以选用不同的竞技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如,足球赛、篮球赛等球类运动,比赛时,教师应根据班级所有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分组,将之划分为实力相近的3人小组,人数少于正常水平,可以确保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完全融入到比赛项目当中。赛制则需要运用积分淘汰交替制,即,两支小队进行比拼,率先取得x积分的小组留在场上继续比赛,失败小组则由其他小组代替进行,以此反复。这一规则的运用,则可以更为有效的引发小学生的求胜欲望,让小学生们可以在赛场上更加进取、更具拼搏精神。在比赛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担任裁判这一角色,还需要引导其他小学生为赛场上的队伍加油打气,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运动参与感,并引发他们的竞技热情。教师借助体育运动来点燃小学生的热情、动力,既有利于激活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时的效率与效果,进而实现了运动热情的点燃。

2.2参与体育运动,保持学生生理健康

小学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好玩乐,对于诸多事物、诸多活动有着极强的亲近感与好奇心,但此时的小学生尚未养成完善、严谨的卫生意识与自我管理观念,因此,在玩耍、探索、求知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卫生问题,进而衍变为卫生疾病。为了保障小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教师则可以发挥体育运动独有的优势来培养小学生的健康观念、增强小学生的身心免疫力与抵抗力,从而,助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教学环节拆解为两个阶段。其一为运动实践,该环节,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任务的安排,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如,跑步课程,教师授课时,需要先对跑步相关的知识做出详细地讲解与演示,让所有小学生都可以清晰知晓跑步技巧的动作要领及践行这一运动项目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来降低小学生们运动时由于姿势、动作大达标而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全部小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借此来降低小学生们由于身体预热不足而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待“教”的环节结束后,教师则需要将实践的主导权交给小学生们,让他们参悟运动技巧,并将之落实到具体的运动项目当中。其二为生理教导,该环节主要是指小学生完成运动训练后,教师利用体力恢复的时间,教导小学生们与“生理健康”相关的体育知识。如,剧烈运动后应该做哪些锻炼才可以迅速缓解身心负荷,恢复体力;运动前后应如何处理衣物,降低运动后汗水、污渍滋生细菌的可能性;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后,应如何处理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染生理疾病的可能性等。在教导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小学生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提出问题,或结合对“生理健康”知识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将体育运动与生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既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身心抵抗力,还有利于塑造小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而养成了小学生较为完善的生理健康观念。

2.3参与体育运动,维持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多、面对的生活问题增长,但小学生尚未具备完善的压力排解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堆积在小学生的心中,久而久之,便会从心理负荷转变为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则可以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管理进行整合,通过发挥体育运动独有的优势来缓解小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如,运动角度,教师可以选用备受小学生们喜爱的趣味游戏作为载体,比如,接力跑、绑腿跑、跳房子、袋鼠跳、踢毽子、跳绳等,让小学生们在运动游戏的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这一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转移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小学生思维“重心”转移到趣味体育运动当中,让小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心理负担可以随着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又如,教育角度,教师则可以利用训练、运动结束后的时间,教授小学生缓解心理负荷、排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完成学习任务后,参与体育运动、体育游戏,以“快乐”的方式冲刷消极的情绪;面对负面事情、事态时,适度将之延后,先解决容易处理的内容,最后再处理这些令人困扰的难题,以此来降低负面心理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若心理压力已经产生,则可以将学习、生活的“步伐”减慢,适度参与一些户外游戏、读一些富含趣味的书籍、看一些有利于舒缓身心的动画片等。教师借助体育运动、体育教育来渗透心理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多样性,还有利于改善小学生的精神面貌,进而助力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4参与体育运动,充实学生学习生活

体育运动并非仅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之上,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践行体育运动训练。因此,教师在落实体育教学工作时,也应将视角延展至“课堂”之外,以更为多元的设计来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小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锻炼。例如,教师在教学“跑步”相关的课程时,可以将“教学”环节拆分为“课内运动”与“课外运动”两个板块。“课内运动”板块,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运动实力,将之划分为运动实力较强、运动实力适中以及运动能力有待提高三个层级,而后,再围绕课程重点,为各个小组分别布置相应的运动任务。如,运动实力较强的层级,教师可以安排该部分小学生进行1000米的计时跑与2*400米的匀速跑;运动实力适中的层级,教师可以安排该部分小学生进行800米的计时跑与3*400米的匀速跑;运动实力较弱的层级,教师则可以安排该部分小学生进行3*800米的匀速跑。教师根据小学生们的实际运动实力布置课堂运动任务,不仅可以满足所有小学生的运动需求,还可以提升所有小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课外运动”板块,教师同样可以围绕课堂的分层进行设计,如,运动实力较强的层级,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进行1.5公里的慢跑,50个跳绳和50个蹲起;运动实力适中及较弱的层级,则在“较强层级”的基础上做出适度的缩减。在规划课外运动项目时,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表动,还应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调整。教师将体育运动的项目延展至小学生的课后生活当中,既有利于增长小学生的每日运动量,还有利于充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而加速了小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

2.5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品质养成

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强健小学生的体魄、提升小学生的运动水平,还为了养成小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树立小学生正确的行为观念。但在当下时段,部分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教育理念较为传统,落实教学任务时,工作重心大多放在体育知识讲解与体育运动训练上,对小学生体育品质的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则需要在体育运动的环节当中适度渗透德育内涵,让小学生在锻炼身体机能的同时,养成未来成长所需要的优秀思想品质。例如,教师在体育运动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可选用“运动实践”与“案例解析”两种方法作为辅助。“运动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小学生划分为运动能力较强、适中、较弱三个人数相等的层级,而后,由一名运动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带领运动能力适中、较弱的两名小学生进行运动。实践项目方面,教师则可以选用团队计时跑作为“载体”,其标准为小组最后一名成员冲线后结束计时。在这一运动实践中,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团队配合、相互协作、帮助“弱小”等优秀品质。“案例解析”方面,教师则可以选用特定的体育竞赛记录作为案例,带领小学生进行分析。假定,案例为a、b两支足球队在比赛时,a队球员带球突破不慎跌倒,致使脚踝、膝盖、胳膊多处受伤,b队球员见到后第一时间示意裁判,并上前询问a队球员的状况,而后,带领该球员前去治疗。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既可以围绕b队球员身上的闪光点,教导小学生尊重裁判、友爱对手、公平竞争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围绕所有球员教导小学生热爱体育竞技、艰苦奋斗、不畏苦痛等优秀品格。教师将体育运动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既有利于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素质需求,还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进而助力了小学生身心、思想的全面发育与成长。

3体育运动开展的注意事项

体育运动本就是一项趣味与风险并存的项目,教师在落实体育运动项目时,同样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下,则对小学体育运动开展时的注意事项做出简要分析:首先,小学时段的学生身心、意识皆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教师在布置体育运动任务时,必须要权衡小学生的身体状况,既要保障运动量的充足、适宜,还要避免强度过大而为小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运动负担及身心伤害;其次,小学时段的学生对于富含趣味的活动有着极强的亲近感,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安排体育运动时,也应对方式、方法做出适应性的创新,要以更为优质的讲解与更具趣味的引导来焕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与运动激情,让小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与体育运动的环节当中;再者,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体育运动项目时,要注重其内容的多样性与多元化,要让小学生们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既可以感知到运动的乐趣,还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最后,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运动时,应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切实突出小学生在学习中、运动中的主体位置,要切实尊重小学生的个人情绪与个人意愿,要在塑造小学生坚实运动功底的同时,逐步养成小学生高涨的运动兴趣与良好、持久的运动习惯。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对小学生的身心、思维成长起着十分可观的积极影响,小学体育教师欲将积极影响放到最大,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精心设计,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做出合理选择,要在保障体育教学、体育运动效果、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引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致,点燃小学生的运动热情,提升小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而,为小学生的运动成长、身心发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杨.提高小学体育运动质量的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1(3):456.

[2]兰智君.浅谈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4):146-147.

[3]邓明.学校体育教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拳击与格斗,2021(8):32,34.

[4]古跃宁.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几点做法[j].现代农村科技,2021(12):92.

[5]陈京京,王力晨.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分析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4):162-164,167.

[6]邢健伟.基于强身提质下的小学体育工作思考[j].体育画报,2021(8):45.

作者 张文天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