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体育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

996论文网日期:2022-05-10 12:00:53点击:580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面临着社会转型、奥林匹克运动冲击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促使它向着汲取自身精华和借鉴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相结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创断,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态并存的多级现代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中国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农业社会为文化背景,长期以来,在培养各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的社会行为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新一轮的整合创新一实现现代化转型,提升成新时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所依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变迁的分析.探讨其实现转型的模式与方法.并根据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多层次共时共存的特殊历史环境.设计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

1民族传统伡育 现代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1.1 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我国学者认为.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第二次现代化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每一次现代化又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最近,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参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的科学家宣布,我国已经进人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口。这就是说,中国正在由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转型。这个转型使得发生发展于农业文明的尚未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那种服务并依附于农业社会中的生产生活、军事武艺、宗教祭仪的形式与功能特点已不再适应工业文明社会的要求。如传统武术以实用技击对抗为主要形式,具有服务于军事战争及防身自卫的功能,如今,由于热兵器时代的到来,面对工业社会机器代替人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分工的加刚,社会成员因此丧失全身性肌肉活动机会面带来体质下降的局面,传统武术需要从服务于军事武艺的原始形态实现向防止人类体质下降,增进人类健康及竟技娱乐的现代体育形态转型,才能在新的时代得以生存与延续。

1.2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将自己定位为世界性的文化.百余年来.在国际奥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奥运会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已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13个增加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1998]。中国在经历了西方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长期的冲突后,也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合法席位的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体育代表团从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夺得15枚金牌开始,至2000年第27屈奥运会以28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的第3位。在许多奥运项目上,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射击、排球等等,几十年来.在这些项目的技战术方法、场地器材及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中国确立了奥运争光全民键身协调发展的体育发展战略。北京申奥的成功,就是对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就的最大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2年以来,形成了以每4年一次的全国和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系;许多地方将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竞赛和文体结合的表演活动作为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一些地方甚至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娛乐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开发,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分。但是,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在农业文明杜会中的主体地位,陷人艰难的困境之中。许多项目的开展已经不是民族情感的自然显露,而是为表现民族特色的一种表层的人为造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游离于民间社会生活之外,已不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以湘西苗族的跳鼓舞为例,跳鼓舞本是苗族传统社会文化生活的一- 部分.如今作为展现苗族文化精粹的文体项目,在国际、国内相关的表演、研究、整理和旅游文化功能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却大大失落"2]。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要在新时代得到发展,实现全面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1.3 全球化条件下强化起来的国家与民族意识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且形成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的势态的用语,它包含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条件,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之时,世界各种文化也呈现多元化交融的全球化趋势。现代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19世纪开始就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扩张而传遍世界。目前,以奥运会为主的现代体育已形成了一个较经济和其它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全球化态势。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在经济等领城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今日的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表现为西方化。在体育领城。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进程,西方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导.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在向西方体育文化看齐。在日益增长的西方文化的压力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一方面出现发展危机,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及对自已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得到强化.抵制单一的文化扩张.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沟通,构建一个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是大多数国家利益之所在,也是人类体育文化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浪潮中.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承担着守护者的责任。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将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一-柔道推向奥运会.韩国也在80年代将其传统体育项目-一跆拳逍推向奥运会。澳大利亚蓬勃开展的板球运动,西班牙传统的斗牛,以及我国正在积极推向奥运会的武术运动.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努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转型,在使之成为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有力手段,并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积极将部分发.展成熟的项目推向世界,参与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2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与方法

近代中国,伴随着中西文化之争,体育领域亦发生了一场土洋体育之争的大论争,与在文化模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相对应,在对中国体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出现了提倡洋体育和提倡土体育的两种主张k’1。这两种主张都有偏徼和缺乏全面客观认识的倾向。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理论认识的深刻,论争渐趋平息,西方体育逐衛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中国传统体育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和教育中的影响急剧减弱。时至今日,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道路与模式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在世界现代体育一体化趋势明显加速的今天,现代体育对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已是- -个不争的事实。以产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体育去抵制现代体育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然而。传统是民族的”,在人们现实中、头脑中的东西,是深入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一个民族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根基。我们既然不能抵制现代体育,又不能完全丢掉传统体育,那么,只能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实现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转型,在吸收自身精华和借鉴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 -轮整合创新,使之既不断地得到更新与发展,又不失传统的民族特色.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成新时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

2.1立是现实,为主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我国历史上形成并得以延续至今,在当下仍然活着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它不是指过去发生过、曾经有过的活动,更不包括已经死亡、消失了的过去。因此,我们今天要发展的传统体育不是古代文章典籍所记载的东西,面是今天仍然活在人们生活之中的传统体育活动。是龙舟、龙狮.武术、风筝、高脚马、射驽、抖空竹等人们仍在开展的活动,而不是像投壶.蹴鞠等已消亡的活动。立足现实,就是要以今天人们仍在实践着的传统体育活动作为起点,而不是回到遇不可及的过去",走向复古主义的泥坑。以"为主,就是要紧紧依靠当代中国的全体公民来完成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建设的任务。2.2吸收传统体育精华,借鉴現代体育成果 .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特定社会和农业文明的产物,必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所说的要在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创造.是指对精华部分进行合理的吸收,使之成为新型体育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体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根,而一些落后、不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甚至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悖的东西.则应坚决摒弃。现代体育发展至今,深受商业化、职业化、滥用兴奋剂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这与奥林匹克主义所谋求的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内涵已有相当距离。但是,现代体育所体现的以奋发与竟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及其组织制度都是民族传统体育所缺:乏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在技术方法层面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理性判断与创造。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成功的组织制度迅速发展壮大自己,面在价值层面借鉴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价值将是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1.我国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或者说,至今还未走出一条符合体育发展基本规律的道路。还是以武术为例,武术发展至今天,在外部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仍很难成为奥运会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对民族特色的保持和对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的吸收上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合点。

2.3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自然条件的隔绝,早期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各自封闭的条件下独立成长。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全球信息互联网络的形成,使全球联结成-一个紧密联系、彼此依存和相互联动.的整体。正如前文所述,现代体育已形成一个较经济和其它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全球化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将更加全面地走向世界。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以面向世界的姿态,充分利用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双向影响的原理,实现向世界的传播。保护民族传统体育,并不是像对待古代文物那样把它与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而是要让它在与现代体育的不断碰撞中得到锤炼与发展。

既然以西方体育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并不是世界体育发展的理想模式,那么。面向未来就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取向。面向未来,就是要以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在为基点。对自身精华和现代体育优秀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吸收与借鉴,特别是要立足于时代对两者的不足进行自觉的反思与批判.把握前进的方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将现在和过去已经取得的成果,作为进-步发展的台基,构建一种超越现代体育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

3现代化中 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形态

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并在一定区域内发挥着特定的社会功能。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文明,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是一个历时递进的过程,然而,对于20世纪后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全球化带来的特殊历史环境,这种历时递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却变成了共时共存的了间。如前所述,中国正在由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期中,中国社会实际上存在着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后工业经济乃至自然经济共时共存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可能重演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而将在现在和将来的很长时期内以多层次、多形态生存和延续,并发挥着各自特定的功能,呈现出多态并存的独特景象。

3.1 走向民族文化生活的初級现代化形态.

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最原始的自然经济。在这些区城里,民族传统体育实际上并未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独立出来.许多被我们称之为体育的东西,实际上仍依赖于民间的生产、生活.传统节日习俗乃至宗教活动而存在,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这类民族传统体育.其现代化进程不可能超越其所依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与民族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交织在一起,其现代化形式将是初级的。或者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器物方面逐渐有所改进,而在活动形式与功能价值方面仍将保持作为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初级现代化形态,如溜索、龙狮、射驽、跳鼓等。

3.2 走向大众健身娱乐的中级现代化形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民族信仰、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内涵,既有明显的锻炼身体的价值,又可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在我国广大地区是-种理想的健身娱乐手段。然而.随着农村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到来,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 -代,面对现代体育的冲击,对那些近乎古老的缺乏时代感的传统体育活动加以冷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既要自党舍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对身体有害的活动,又要借鉴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的传统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走人大众健身娱乐活动之中,实现为当代全民健身服务的功能转换.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中级现代化形态,如跳绳、木兰系列套路、健身秧歌竞赛套路等.

3.3 走向园际体育竞技舞台的高级现代化形态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进入全民健身机制,成为当代全民健身娱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的条件,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全民健身的基础上,将其中具有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进行改造与推广,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和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实现功能的根本转变,与现代体育接轨,走向国际体育竞技舞台,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现代化形态,如龙舟、中国式摔跤、武术散打、太极拳及马上运动项目等。

参考文献:

[1]新隼社.我国趾于第. -次現代化岌展期[n].文萃扱.2002-03-26(1.

[2]任海.奥林匹克送劬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祥性[j].体育文化与刊.2002.11)-81 -b3.

[3]北佩林.全球化身中牛民族侍統体育的爰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2.1).91-94.

[4]林伯原.中国武木史[m].北亰a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431-435.

[5]だ佩林.花民族恃統体育爰展的文化逸拝一一 以高胸弓走迸全国民遥会ヵ例cj].吉首大学学提l自然科学版).2002.(2);43-45.

[6]部广文.人奏文化的流変与整合[m].長舂:古林人民出版社,1998. 370.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