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职称论文 > 职称论文范文

论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996论文网日期:2021-01-11 19:09:48点击:787

 摘要:本文从核心内容上、原则特性上、育人目标上三个方面对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从而说明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都是组成和谐人文校园文化的有机部分。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关系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范围很广,远远超过学校单纯的体育课和体育竞赛,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无意识的、内隐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与学校的校风校纪、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及生活方式等密切联系。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和无形的客观存在,是和谐人文校园文化的有机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在中学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各自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传统及学生的兴趣等具体课程情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极大的丰富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和道德方面的素质,理想和道德在人的诸方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校园精神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从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以及在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思维活动和共同心理状态,是师生员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等方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校园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是体现校园文化特征并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性影响的根源。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一方面,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规范各方面专门人才培养的项目与环节,统帅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另一方面,它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过程,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总纲。素质教育在其运行中,体现着新时期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对于新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形成都贯穿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原则特性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在原则特性上是一致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确立了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出一致性。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轻综合素质的现象。学校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培养适应现实社会并能造就现实社会的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外,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给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才导向注入了新的内涵,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轻思想、心理素质的提高;重科学技术的掌握,轻人文素养的熏陶等现象。引导学生融知识与能力、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为一体,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辨证统一。二是要改变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素质教育是通过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上培育高尚情操和社会道德,在掌握综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力和创造力。三是要改变重塑造学生轻个性发展的现象。要把学生从被塑造的对象转变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定格的模式塑造转变到承认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四是要改变重学生教育轻教师培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主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要培养出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只有知识面广的教师才可能组织和指导内涵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才可能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只有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才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


  三、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都是要通过创建优良的教育环境,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待人处事、工作创业都能稳当妥善、应付自如。校园体育文化要通过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设施以及体育成果所具有的立体的、广泛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精神情操、价值观念、性格心理、专业素质、健康体魄实施全面培养。素质教育的内容一般要求是,要具备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四大方面。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理论水平、热爱国家、有事业心、人格修养、竞争意识、献身精神、职业道德、法则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自主性、自尊性、独立性、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文化素质,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等;业务素质,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研究能力、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体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体育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是形式与内容、作用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学生诸多素质之中首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功能所体现出的积极引导态势来形成和确立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稳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人文精神的一条纽带,在培育校园文化精神,营造学校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加大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体育课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大力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健康、蓬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6).


  [2]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4,(3).


  [3]奚凤兰.《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一育中的作用》,临折师范学院学报,2000(3).


  [4]杨文辉.《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韶关学院学报,2001(9).


  [5]张杏波.《论新时期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


  [6]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7]胡丁末.《素质教育思想中的体育教育》,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8]俞林.《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3)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