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范文 > 国际贸易

贸易模式选择及国内外贸企业升级

996论文网日期:2020-09-21 16:11:37点击:5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本质上说,贸易方式的变化是国际分工走向深化的必然结果。而从产业链或者分工链的角度说,贸易方式的变化和创新也是国际分工下不同地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追求规模报酬的结果。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是一个追求规模报酬递增的过程,而贸易方式变迁作为分工的表现之一,其在贸易增长理论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与贸易方式变迁的过程基本一致。随着贸易结构的变化,新贸易方式不断涌现。在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拓展和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同时又充分利用国际规则来充分发展自己,进而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从总量来看,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作为一种贸易方式也同样处于不断演进之中。本文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演变路径,进而以加工贸易为例,从产业链和路径依赖理论出发,探讨了其对外贸易的创新方式和演进方向。在此基础上,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为基础,对如何转变我国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方式、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及其转变   (一)我国对外贸易及贸易方式   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始于改革开放,1978到199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长近17倍。进入21世纪,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虽然发生重大变化,但贸易总额增长势头不减,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贸易方式指的是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采取的各种交易方法。在对外贸易中,交易通过贸易方式展开,具体方式因地区、商品、需要和对象的不同而有差异。当前的国际贸易方式众多,其形成也经历了一个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对于贸易方式而言,其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贸易方式也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随着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出口增长已经逐步放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已经出现了局限。能否在符合国际惯例基础上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变的新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变   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迁,我国当前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这就要求贸易方式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贸易方式的转型也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和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走向多样化发展。加工贸易仍是主要的贸易方式,且保持较高的增速,而从贸易顺差的外汇来源来看,加工贸易也占主要地位。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近年来的增速加快,一般贸易逐步摆脱了贸易逆差状况,且顺差逐年增大。其他贸易方式则处于劣势地位,但发展较快,尤其是其中的小额边境贸易、租赁贸易。因此,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现状来看,尽管我国已经加快了转变对外贸易方式,但从大的格局看,我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变的潜力依然很大。   加工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   (一)加工贸易及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方式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一国以不同方式进口原材料或者零部件,运用本国生产能力加工成制成品之后出口以获取外汇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本质上而言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加工贸易一度在我国大行其道,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但是,由于入世以来加工贸易的运行方式变化较大,理论界对加工贸易的争议较多,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对加工贸易方式与企业生产控制的关系缺少深入分析。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控制分析的公认方法是运用合约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框架,该理论的研究认为,加工贸易的生产控制模式是中外双方之间采购权与所有权之间的分配。当权力归属一方时,此种模式是独占,反之则为分治。由于加工贸易方式本身合约的不完全性、资产专用性和谈判权的差异,中国的外资企业有将加工业企业所有权和采购权分离的趋向。同时,从产业特点和生产率的差异来看,生产控制模式同样会产生。而基于纳什均衡进行分析,也可以得出讨价还价过程在加工贸易企业所有权与采购权之间分配时的重要性。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控制权,本质上是中外双方经营权与产权的归属问题。来料加工中外方负责销售,中方加工。进料加工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其采购权和销售权相对独立。因此,在生产控制上,这两种细分的贸易方式也被区分出来:来料加工生产控制比较简单,原因是销售与采购权在于外方;进料加工则较为复杂,中方进料必须采购特定国家的产品,销售则由外方制定企业形式。   (二)加工贸易企业转型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高技术行业出现了“价值链模块化”的倾向,我国企业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有些已经开始超越简单组装而走向涉及和营销等高附加值阶段,这说明了我国的加工贸易正在发生转型。而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这种转型的成本和可行性很大程度上由其本身的控制能力决定。就我国当前加工贸易的现状而言,由于加工贸易生产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具有销售权的外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的基础尚不完备,不能依靠这些企业实现升级转型,但却间接地为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和资金支持。但是,对于一些拥有销售控制权的企业而言,其转型升级能力是具备的,这些企业是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同时,对于一些高技术企业,其加工贸易方式完全可以走产业链的中高端,建立自己的品牌声誉,也可以走向转型。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我国贸易方式的演进入世以来,我国贸易方式转型加快。从路径依赖理论看,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其他贸易方式,我国国际贸易方式转型已经开始并加逐步加快。这里将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我国贸易方式的演进趋向。   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具备正反馈机制的体系在偶然事件作用下会被系统采纳,进而沿着一定路径发展而不会为其他潜在更优的体系取代,即过去的发展对当前事物未来的影响。该理论在技术变迁中强调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会因为市场的强化效应而统治市场,同时认为经济发展在路径上往往难以摆脱过去事件的影响,形成一种非可逆的自我强化效应。以报酬递增为例,这种效应就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的正反馈效应。路径依赖理论同样对于制度变迁有重要作用。对于制度的预期越普遍,其持久保留的确定性越大。由此可能产生路径依赖的无效率后果。我国贸易方式的变迁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首先,在体制方面,受固有的评价体系影响,我国过分强调顺差,导致过度出口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在过度出口中趋同化明显,管理混乱,导致出口结构单一,贸易条件恶化。其次,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农业比重过大,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很小,第二产业附加值较低,出口效益较低,服务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再次,在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企业缺乏创新的环境,自主能力差,销售渠道单一。这些原因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将可能导致我国贸易方式转变中的重要阻碍。贸易方式转变与外贸企业转型的几点思路从路径依赖理论看,我国贸易方式转变与加工企业转型必须克服“依赖性”的体制、产业水平和自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弱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