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范文 > 英语论文

基于生态翻译观的翻译教学

996论文网日期:2023-09-11 16:58:22点击:235

【摘要】生态翻译理论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翻译教学中成为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这种由国内学者提出的教学理念目前还处于逐步探索和实践的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高校翻译教学方法,基于生态翻译观的教学方法强调“适应选择论”,认为在翻译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各类生态翻译教学主体,发挥其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且教师要整合多维度的生态翻译教学元素,提高相关课程资源的适应性,生态翻译教学相关的“关联序链”也应该完善。

【关键词】翻译教学;生态翻译观;融入路径

 

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看似泾渭分明,实际上内在的很多教学逻辑是相通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互相借鉴,生态翻译观是人文学科综合自然学科的典范。生态学中强调生态系统的内在结构,这一思想在高校翻译教学中同样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因为每一篇英文材料都具有其内在的写作逻辑,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原文固有的“生态结构”,以生态学中的“适应性”“选择性”“优胜劣汰”等思想来对待英文翻译工作,进而革新英语翻译教学的理念。

一、生态翻译观与翻译教学的内在关联

生态翻译学理论由国内翻译学家胡庚申于2001年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首次提出,属于中国本土的原创翻译理论。该理论受到了生物学的深刻启发和影响,尤其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强调“适者生存”),于是“翻译适应选择”的理论观点诞生了。该理论的核心要义是翻译材料中本身具有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应该严格遵循翻译生态环境的基本规律,有选择地实施翻译。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环境对生物存在选择性,而生物对环境同样存在选择性,这种生物学观点可迁移到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适应翻译环境,借此来达到生物学中所谓“优胜劣汰”的目的[1]。

二、基于生态翻译观的翻译教学生态要素

(一)翻译课堂上的翻译教学生态要素

第一,软硬件环境资源。翻译课堂教学必然需要专门的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以及教材等软硬件条件,这些是翻译生态教学中的“自然环境基础”,如同生态学中的土壤、水源、光照一样,对课堂教学意义重大。第二,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是通过翻译课程内容来实现交互的,教师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养分和能量,而学生则依附于教师,并从教师处获取“能量”和“生存物质”。第三,教师和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并存着多种类型的生物,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些生物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互相促进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生态系统总是处于动态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各类生态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鉴于此,在生态翻译理论的影响下,应该采用一种动态性的观念去看待翻译课堂中的各类生态教学要素,以“优胜劣汰”的思想来不断改进翻译生态要素[2]。

(二)翻译教学生态要素之间的作用方式

软硬件办学条件、课程资源、教师以及学生是各种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要素,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也十分关注这些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但翻译生态观中利用适用选择论的理念来优化翻译课程中的各类生态要素。需指出的是生态学中的“优胜劣汰”与翻译生态理论中的“适用选择论”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并不提倡生物界的“弱肉强食”,而是从人类社会的特点出发,采取温和的、渐进式的改进策略,将不适宜翻译教学的生态要素逐步淘汰。例如,教师是翻译生态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承担着编制课程内容、组织课堂活动的重要角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高效率地开展翻译教学,此时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翻译教学的工作及环境,而不是将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冰冷地淘汰掉。再如,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生态要素,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依据。在翻译生态教学理论下课程资源应该采取“适应选择论”加以衡量。

三、从生态翻译观的角度分析高等院校翻译教学的现状

(一)翻译教学中的生态观念模糊

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总是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类型的生物物种及其构成的生物群落,之所以会产生物种的区别是因为其在生物属性方面各有差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在翻译生态理论中同样存在与之类似的生态群落观点。从专业的翻译出版角度看,该生态群落中的构成要素包括出版机构、专业译者、外语作品或者文章的作者以及读者和评论者等。高等院校的生态翻译教学中,学习者实际上扮演着翻译者的角色,每一名学生都是翻译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自主意识[3]。因为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依据客观外语资料进行主观的翻译活动,翻译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形成翻译成果,一个缺乏自主意识的翻译人员几乎不可能做好翻译工作。因此,塑造学生的翻译生态自主意识是教学中的重点。但现阶段的高校翻译教学中依然大量存在学生主体意识不强、高度依赖教师指导的情况,从生态翻译观的角度看,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生态主体意识,正确理解自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4]。目前这种生态翻译观念模糊的情况需尽快改变。

(二)缺乏多维度的整合能力

在翻译教学中,对学生形成挑战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背景、语言背景以及交际意识方面的差异,外文作者的个人成长环境与国内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翻译外文资料的过程中即使字面上不存在任何困难,但文字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交礼仪、思维习惯等却是难以理解的,而这些深层次的内容恰恰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生态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工作中应该将语言、交际、文化、思维模式等翻译生态系统中的因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使学生克服语言、文化以及观念方面的制约性,更好地完成外语翻译[5]。

(三)生态翻译理论中的“关联序链”中断

在生态学理论中存在“生物链”的概念,显然,将这一概念直接迁移到生态翻译理论中并不合适,研究学者参考“生物链”的概念,发展出“关联序链”这一适用于生态翻译理论的概念,用于表征类似的功能。在这一概念之下,高校翻译生态教学中存在的“关联序链”包括了翻译教学生态系统、学生、翻译人员、翻译成果、社会反馈几个要素,并且社会反馈最终又会影响到翻译教学生态系统,进而形成了闭环。这种关联序链深刻地揭示了翻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逻辑作用,明确了翻译教学工作的定位[6]。传统的翻译教学长期强调创新,但如何创新,依据什么创新,这些核心问题始终没有给予充分的说明,很多情况下仅是理论者的闭门造车,教学工作者创造出大量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但这些理论方法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翻译生态“关联序链”,在某些环节是完全缺失的,例如,学校只负责培养学生,并未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没有掌握学生在毕业之后所翻译的外文作品成果,也无从去了解社会对学生翻译成果的反馈和态度,即便有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著名的翻译学者,但这样的样本量太小,不足以反映出高等院校翻译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生态翻译观融入高校翻译教学的路径

在高校翻译教学当中,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充分结合生态翻译观,针对当前的翻译路径进行优化,促进翻译教学中各类生态主体形成充分的融合与促进,多维度整合翻译教学措施,构建完整的生态翻译教学“关联序链”,同时不断优化翻译质量评估体系,以下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一)翻译教学中的各类生态主体要形成充分的合作与促进关系

在生态翻译观之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整个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生态群落”,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而学生则通过教学反馈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学关系,这一种模式才符合生态翻译教学理论。因此,在生态翻译观之下开展高校翻译教学时应该转变教师的理念和思维,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虚心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而学生则是要提升自身的生物主体意识,不再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活动,提升其自身的主动性[7]

(二)以教师为依托培养多维度整合教学能力

国内的外语翻译教学受限于缺乏外语环境,学生经常难以正确理解蕴含于英文素材中的写作逻辑、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实际上这些因素对正确理解和翻译外文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英文中存在大量的俚语、短语以及具有特殊含义的专有名词,如同汉语中的成语、诗词等一样,翻译者在理解这些短小而意味深长的文字材料时难免会理解偏差,有些文字的字面意思与其在文章中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国内的外语翻译教学应该重视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生态翻译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强大的多维度整合能力,不可将教学工作局限在简单的翻译技巧上,而是要全面整合以往教学严重欠缺的部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等院校的外语翻译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尤其要深入理解生态翻译理论,将其和翻译教学工作充分地结合起来,教师个人应该及时弥补其自身在生态翻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一方面通过研究相关的理论著作和书籍弥补自身对外语文化的缺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互联网观看纯正的外语节目,如新闻、访谈等,然后将自己理解的翻译生态元素整合到课堂中[8]。

(三)构建完整的生态翻译教学“关联序链”

翻译是外语专业学生在未来求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即使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地会应用到翻译知识和技能。以专业性更强的外语类专业为分析对象,学生的身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在学校求学期间,学生的身份是学习者,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身份可能会转变为翻译者,并且完成个人的翻译作品,接受社会以及读者的检视,优秀的翻译作品会成为翻译者最好的身份证明。生态翻译教学中将教学系统、学生、译者以及作品等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闭环的“关联序列”,其功能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翻译教学的内在逻辑将在这种“关联序链”中不断往复循环。传统的翻译教学中不存在这一概念,因而相关的序链是断裂的。高等教育中的生态翻译教学应该将“关联序链”弥补完整,学校应该和毕业生保持长期的跟踪教学,获得教学反馈资料,用以指导现有的教学体系[9]。

(四)构建完善的生态翻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高等院校在翻译教学中引入生态翻译理论之后还要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并不适用生态翻译教学理论。因为在传统的高校翻译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评价都极为有限,而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高等院校的生态翻译教学评估体系应该体现出系统性、完善性的特点。基于此,就需要针对当前的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从多维度出发,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态度等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日常评价当中增加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质量评价方式,充分了解当前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还存在哪些疑点,并对此进行完善[10]。生态翻译教学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翻译教学理念,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这种教学理念以“适应性”“选择性”等为理论基础,将翻译教学置于翻译生态系统中,教师应该整合语言、观念、文化背景等多维翻译教学元素,学生要提升自身的生态翻译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许晖.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评《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8):21-24.

[2]尹来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3):32-33.

[3]李琪.生态翻译视角下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1.校园英语,2020(35):45-46.

[4]孔祥宇,王新.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导游口译研究:以三孔景区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0(6):20-21.

[5]果笑非.生态翻译学视城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51-52

[6]张建军,袁秀丽.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4):62-64.

[7]孟芹,戴岐,吕亚男.生态翻译学视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2020,117(9):75-77.

[8]梁玉,高中华.生态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以《摩尔·弗兰德斯》汉译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5):34-37.

[9]李志英.生态翻译学视城下“教学译融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9):71-75.

[10]侯瑞洋.生态视城下的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j].现代盐化工,2020,47(1):24-26.

作者 张玲娟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