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和日本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因两国的国情不同,两国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制定也存在着差异。本文拟对中日两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梳理,对会计报表的异同进行比较,并对产生异同的原因——两国的会计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报表;比较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定位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贡献显著,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截至2019年1月,中小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对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19年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现有中小企业358万个(中型企业53万个,小微企业305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9.7%。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开始从“救济性支援”转变为“自立性支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新的中小企业政策执行机构体系和组织制度。2018年日本中小企业经营利润达到创纪录最高水平。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中小企业在产权关系、经营规模等方面不同于大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经济业务简单、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的主要需求集中在税务和银行等金融机构,2004年国家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2011年11月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在借鉴iasb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并考虑税收导向的基础上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国家税务机关希望更多地减少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制定准则时充分考虑了和税法的协调,并且考虑到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准则中减少了许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规定。准则的主要变化为:(1)明确的服务对象,小企业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主要是银行和税务部门,准则的内容更有利于服务于银行和税务部门的需要。(2)规范统一的适应范围,无论企业是何种行业、何种所有制,只要符合《中小企业会计标准》中小企业的规定,就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3)简单易行的实务操作、几乎不存在需要职业判断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无形资产的摊销等规定都与税法规定保持一致。(4)单一的计量属性、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得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除特殊设计市场价格等的业务。所以资产都不计提减值准备,待资产损失实际发生时,再按照税法规定处理。(5)稳妥有序的实施安排,新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为小企业腾出了充分的准备时间。(6)初显标准的体系雏形,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后,形成了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格局,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一步的趋同①。
(二)日本中小企业会计指南
日本在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也在不断地探索。1949年,日本对于没有法人地位的个体商店,颁布了《中小企业簿记要领》;1953年10月,日本中小企业厅公布了面向取得法人地位的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中小会计经营簿记要领》;2005年8月,日本会计师协会、日本税理师联合会、日本商工会议所和企业跨级准则委员会四家民间机构共同发布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2012年2月,小企业厅和金融厅发布了《中小企业会计基本要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保持每年一次修订,以便使日本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适应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的准则和要领,没有像中国那样单独将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将中小企业放在一起思考。同时,日本要领和指南并存,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指南明确了单一标准的指导思想而要领采用的是归纳性的研究②。
三、会计报表异同
(一)我国的小企业主要财务报表
我国的小企业主要财务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我国新修订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而不是根据需要有选择的编制。日本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种类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根据需要选择编制。
(二)会计处理方法以及会计报告的一般原则比较
中国:强调客观性,经济优先、有用性、持续性、比较可能性、适时性、明确性、保守主义。日本:强调真实性,持续性、重要性、资本与利润的分离性、明确性以及保守主义。具体比较如下表:
(三)资产负债表
1.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营业外收入。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专项储备、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等,简化了资本公积的构成。流动性分类基准为1年,或者1年以上的营业周期。资产负债表分科目列出,并且与前一年进行对照。2.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日本的资产负债表包含资产、负债和资本三项。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固定资产又分为流动固定资产、无形固定资产以及投资和其他资产。日本的递延资产包括创立费、开业费、试验研究费、开发费、股票发行费等。负债由流动负债和固定负债构成。资本包括资本金、资本盈余、利润盈余。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原则上以营业周期循环基准确定,以1年为基准进行累加。
(四)利润表
1.中国的利润表。主要构成为: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利润收益;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价值损失、营业外支出等构成费用。小企业准则与《会计准则》趋同,扩大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范围。2.日本的利润表。主要构成为:营业额、营业外收入、特殊收益等构成了收益;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营业外费用、公司税、居民税、营业税等。日本的利润表是多阶段利润表,根据利润区分原则分为销售总利润、营业利润、税前当期纯利润、当期纯利润以及当期未分配利润等。从税前当期纯利润里减去公司税、居民税等来计算当期纯利润。日本的利润表上会附加前期结转利润、中期冲销股金储备金、中期股金。
四、影响因素比较
中国和日本社会环境的不同,国情的不同,演绎出了不同的会计文化,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环境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采取国家集中立法。例如上文提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均为国家财政部组织制定并颁发的,因此中国的会计原则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私有制为主体,不采取国家集中立法,例如上文提到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由四家民间机构发布。2.文化环境不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以及博大的包容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会计文化③。由于长时间受中庸思想和包容精神的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创新意识较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淡薄,思想不够活跃,没有关注自我的成长和发展。而日本文化,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擅于学习的民族,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往往能做到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并融入自己民族的文化,重视法律法规、重视管理、重视职业道德操守。3.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更多的结合了本国的国情。而日本受西方国家的法律影响较大。本文对中日两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了梳理,对会计报表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对产生异同的原因——两国的会计文化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会计报表的比较局限于科目的设置方面,没有对具体分类进行比较,此部分内容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姣.中日小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11.
[2]唐玉玲.中日会计文化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