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硕士论文 > mba论文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提升

996论文网日期:2021-03-27 16:08:41点击:490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信贷配给理论,从银企信息不对称和盈利不对称角度,说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受其自身限制,往往是信贷配给的出局者。而供应链金融是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引入核心企业的信用,利用其流动和无形资产进行融资,淡化了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信用所带来的融资限制,提升了其信贷能力,一定程度解决了其贷款融资困境。此外本文还用案例简单介绍了交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三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关键词:信贷配给理论;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交通银行

  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群体,对经济增长贡献具有巨大的作用。截至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了4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8%,创造了我国60%左右的gdp、上缴了全国53%以上的利税、占据了对外贸易总额的6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了全国城镇就业总数75%以上。资金是现代经济发展最为稀缺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血液,融资能力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指标,66.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其自身规模的限制,融资难以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一大困境。

  一般而言,企业融资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内源性融资帮助中小企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内源性融资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外源性融资吸纳更多的外部资金的投入。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的中小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其融资需求规模在证券市场中不占据重要地位,即多数中小企业是达不到直接融资所要求的规模的,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他们主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依靠自由资金(林毅夫,2003)。但是,考虑到信贷配给及其界定现象,抵押资产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又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之外,99%的中小企业仅占主要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5%。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和离岸生产和业务外包的趋势,使得供应链和分销渠道的配置出现“成本洼地”导向,而这些“成本洼地”往往是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链条上中小企业资金流瓶颈所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抵消了生产的“成本洼地”.

  配置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因此有必要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解决其融资困境,以实现供应链系统成本的最小、价值增值最大和各参与方的共赢。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出现的一种新融资品种——供应链金融,从其实际操作效果来看,供应链金融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有助于银行更有效地进行信贷配给。因此,本文把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起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信贷配给理论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根源性分析

  (一)信贷配给理论的简介经济学对“配给”的定义为当按给定条件,个人得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少于想要的数量时,这种物品就是配给(rationed)。在信贷市场上,由于贷款人具有回避违约风险的动机,面对过剩的贷款需求,金融机构出于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必须将一部分企业“挤出”信贷市场,并在一般利润条件和其他附加条件下,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而使市场无法出清,配给利率是低于单纯由价格机制引导的均衡利率的,在既定利率下是在对贷款企业风险水平的识别上达到“配置性均衡”。信贷配给现象是一种典型的非瓦尔拉均衡现象,通过价格机制和非价格机制的共同作用以实现供求双方的事后均衡。

  关于信贷配给研究的经典模型是stiglitz和weiss模型(1981),该模型假设信贷双方信息的分布的不对称,引入信息成本、代理成本,打破了新古典的假设,建立了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会加大信贷风险,加大缔约合同成本,同时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利率与银行收益不是简单的线形关系,而使利率价格机制失灵,需要在低于均衡利率水平下进行信贷配给,达到一种特殊的均衡。其后,whette(1983年)在此基础上,假设在借款人中性基础上,抵押品和利率一样可以成为信贷配给的内生机制;bester(1985)、riley(1987)进一步引入企业类别因素,提出了分离均衡模型与分类控制风险模型,通过企业对抵押品的数量变动的反应来甄别企业以实现对企业的信贷配给。国内对信贷配给进行深入研究的是王宵、张捷(2003),通过考虑贷款抵押品的信号甄别机制和银行审查成本对贷款额度的影响,将借款企业的资产规模、风险类型与抵押品价值相联系,构建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均衡信贷配给模型. 他们发现,在信贷配给中被排除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小于或等于银行所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量的中小企业,有力地解释了信贷配给中存在的规模配给。

  (二)中小企业被配给的根源性分析信贷配给可分为两类:第~类是按照银行表明的利率,所有贷款申请人的借款需求只能部分地得到满足;第二类是银行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部分信息不对称的借款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大多出自第二类信贷配给(王宵,张捷,2003)。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受到第二类信贷配置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其信贷特点所决定的:首先,中小企业家族式的治理结构所决定的企业信息处理的人格化特征和企业家和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等的难以评价,以及缺乏规范财务报表,使其在整体上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息难以获得和评价。因此,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投资风险认识的不对称,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使得银行贷款者可能认为风险太高而拒绝,或要求更高的利率或抵押品,但更高的利差可能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促使借款者“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发生,反而增大投资风险。其次,银行和中小企业赢利与亏损的不对称。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较小的企业规模、较短的规划期限以及灵活的资金周转使其需求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数量少等特点。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在相同期限内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但户均贷款数量只相当于大型企业的5%。

  而且银行由于为了获得有效的信息和实施贷后的监督,需要付出较高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代理成本,企业经营一旦亏损,为企业错误决策和经营买单的可能是银行。根据信贷配给理论,银行为了减少贷款的风险,实现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必须补足中小企业的信用,银行进一步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但中小企业大部分规模小,没有足够的可抵押资产和担保。而现阶段银行可接受的抵押品主要是土地和房地产,中小企业自身固定资产规模小,无形和动产资产比重大,难以符合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担保抵押要求。这种抵押品型信贷配给直接与借款人的资产规模挂钩,对借款人的约束更硬和交易成本更高。因此,在信贷配给的约束下,中小企业实现信用瓶颈的突破关键在于实现信贷双方的信息对称和补足信用。

  鉴于此,人们从金融机构或金融制度创新的角度,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以及较少信息搜集费用和交易费用,主张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及合作性信贷金融机构,通过在中小金融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对称的主体关系,来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障碍(林毅夫等,2001)。但是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处于不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分析长期以来关于供应链的管理只侧蓖于物流和信息流层面,资金流或供应链的财务层面的管理却被忽视,而供应链的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阶段都存在着资金的管理和融资成本的优化。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运作,使价值链周期延长,积压更多的流动资金,更为重要的是核心企业基于单独成本和现金流的优化的个体理性的决策,往往以对上游企业延长其账期,而对下游企业压货,来牺牲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的财务利益为代价,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团体非理性。因此为了供应链系统成本的最小和供应链成员的共赢,有必要蓖视对供应链的资金流的管理,并融入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中,以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视角,出于国内供应链金融研究和实际情况,本文的供应链金融主要侧重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是一种开发中小企业市场的新的授信技术和融资模式。故本文采用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提出(2007)的概念,即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其融资模式实质是一种属于支持性贷款的范畴。供应链链上中小企业可以围绕相关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充分利用对称、透明和可信赖的信息吸引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发挥信息的获利能力,提升自己的信贷融资能力。

  三,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主要是融资模式有区别于传统融资。首先,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将上、下游企业和银行紧密地联系起来,针对它的上、下游企业而开展的一种金融服务。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准人评价,不是孤立地对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重点是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地位的研究,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交易记录,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信用,并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供应链的失衡问题。其次是对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资金的挪用。对商业银行来说,供应链金融区别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充分利用供应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即主要是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并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此外其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不仅引入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信用捆绑,而且也引入了物流企业的合作,承担监管货物的责任。其具体与传统融资方式的区别三、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分析得知,供应链金融是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淡化了因企业自身的规模、信用所带来的融资限制,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而且还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一)供应链金融能有效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更多地被形象地解释为“1+n”模式,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1”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企业“n”的授信服务中,并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贷款融资。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息“集散中心”,核心企业处于整个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点,对银行贷前、贷后的风险管理决策和操作提供了集约化的支持,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产生关于借款者品质的信息,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其次,供应链复杂的生态环境提供的信息汇集有效地降低了银行对授信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节点企业的交错信息,则提供了信息的印证和信息甄别机制。此外,随着企业物流管理的外包,物流企业掌握了大部分企业的交易记录信息和物资,为银行解决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搜集和信息不对称性。

  (二)供应链金融能有效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和贷款成本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建立直接授信关系或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三方或四方协议、票据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和货物回购约束,达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度统一,解决对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中的风险判断和风险控制难题,有利于化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作两个变量,使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信息搜集成本得以降低,信贷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大为改善,委托代理成本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的生产贸易背景,立足核心企业采用“团购”式销售模式,不单单是对单一的企业进行融资,是对供应链金融所有企业“打包式”的贷款融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大为降低,使得中小企业融资中成本一收益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

  (三)供应链金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在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制度条件下,中小企业不仅是“数量配给”挤压的对象,也是“规模配给”的牺牲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放大,其关键在于改变中小企业的信息报告制度及其披露机制,以便形成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信誉资源(罗正英,2003)。按照一般假定,在大中小型企业共同架构的信誉链中,大企业信誉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张捷。2002)。供应链金融主要对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是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是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到中小企业的信用中去,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贸易背景真实性及其核心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风险评估,把中小企业的风险程度降低到和大企业贷款接近的水平,成为和大企业风险水平相当而收益水平更高的客户群体。

  (四)供应链金融能有效降低借款人的抵押担保的要求供应链金融是依托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以及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不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简单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作出信贷决策,而是注重结合真实交易背景下的流程设计对风险控制的功用和对企业违约成本的评估,是基于企业商品销售进行的生产或购销经营活动,针对企业预付款、存货及应收账款等资产给予的结构性短期融资。

  这种融资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主要是短期流动性的融资需求,以及解决了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的难题。

  四、交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案例分析

  (一)交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中小企业是国家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对象,也是交通银行大力拓展的客户群体。不可否认,中小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实力弱、业务办理成本高、信息不透明等特点。交通银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新的思维来看待核心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的关系,试从产品供应链上,把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进行责任捆绑,通过与核心企业签署总对总的合作协议,减少了交通银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管理成本;通过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贸易行为中产生的存货及收付款现金流进行控制,并引人大型物流公司监管和保险公司的加人,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交通银行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行业特点、发展前景及产业链的价值,确定将钢铁、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作为交通银行2008年供应链金融蓖点行业,并通过后续的业务实践,不断提高对上述行业运行特点和客户需求的认识,从中选择目标客户,积极开展营销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交通银行大客户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2008年末全行供应链金融项下总计85条供应链所涉及的行业已达16个,全行累计签约核心企业85户,签约链属企业1148户,其中当年新增核心企业77户,新增链届企业1059户,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28.33%和105.90%;已签约核心企业和链属企业授信余额合计426.38亿元,较年初增长990.76%。

  (二)供应链金融化解中小企业信贷困境的融资模式分析为了化解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信贷困境,结合中小企业运营管理周期的特点,交通银行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分别设计了基于存货的动产质押模式,以及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

  1.动产质押模式动产质押是交通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授信贷款的业务。该模式主要是以动产质押贷款的方式,将中小企业的存货、仓单、商品合格汪等动产质押给银行而取得贷款。随着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发展,动产质押业务也出现r发展,创新出了动态动产质押业务,跟静态动产质押业务相比,借款企业可以随意提取或更换其已质押给商业银行的货物,只要存货的价值不低于核定的一个最低价值控制线。动产质押模式将“死”物资或权利凭证向“活”的资产转换,加速动产的流动,缓解了中下企业的现金流短缺的压力,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提高中下企业的运营能力。动产质物虽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比较大,但银行跟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以及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交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交通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以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为基础,依据产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和产品盈利情况,以及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在该模式中,作为债务企业的核心大企业,由于具有较好的资信实力,并且与银行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因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其也要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在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下,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维系与大企业之间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就会选择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避免了逃废银行贷款现象的发生,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2.保兑仓(厂商银)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也称为“厂商银”业务,是基于上下游和商品提货权的一种供应链金融业务,该业务主要是通过生产商、经销商、仓库和银行的四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开展的特定业务模式,银行承兑汇票是该模式下的主要银行产品和金融工具。交通银行以控制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购买的有关商品的提货权为手段,为经销商提供融资授信,并对应其销售回款的金额逐笔释放货物的货权。在此模式中,核心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和稳定下游,愿意以自身的资信或实力为下游提供担保和回购;交通银行在授信前期,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授信后期对销售回款的封闭管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的监管和承兑担保,钱款与货权一一对应,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大为降低。这种业务模式,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商的批量销售,为处于供应链接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有效解决了其全额购货的资金困境。

  五、结束语根据信贷配给理论,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基础弱、财务报表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资金规模偏小、抵押贷款物不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较高,使得中小企业往往是信贷配给的出局者。在某个产业供应链中,中小企业总是围绕核心企业进行运营和合作,其现金流缺13也主要产生于应收账款、支付预付账款以及库存仓储期间,而这个资金缺口期间却又往往沉淀了大部分流动性和无形资产。供应链金融就是针对缺乏固定资产、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中小企业而设计的新的金融工具,非常切合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化解了其融资困境。但供应链金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品研发、组织架构、风险控制等方面还需要加强理论和实际研究,以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