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写作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浅析

996论文网日期:2022-10-08 15:04:19点击:357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架构进入新的运行轨道。在经济体系新常态的推动下,不少企业需要攻克转型这一大难点。另外,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的驱动力需要从要素转为创新,才能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分布和支持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结合时代环境,对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转型;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其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劳动力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劳动力满足的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构架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创造性和知识的开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劳动力也不止存在于数量上的满足,更注重在质量上的提高。在这些原因的驱使下,经济增长既要通过要素投资来驱动,也要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来帮助产业转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存在数量满足和成本低廉的特性,但这样的优势正在逐步丢失,再加上国际环境的总体转变,需要尽快将我国“人口红利”的形势转变为“人才红利”,以此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人才培养得到重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就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这也就意味着,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核心力量,其作用不容小觑。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现如今非物质要素在企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知识财富逐渐被企业重视,人才的引进和调动逐渐步入转型的正轨[2]。在劳动力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分配和投资以及知识力量的积累,是帮助企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并且这种非物质财富的积累和调动始终决定着企业转型的方向和效率。前文已经提到,人力资源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有着导向和驱动作用,那么企业升级也就意味着人力资源配置的升级。因此,在考虑企业转型因素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入人力资本的要素。这其中人力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配置功能。人力资源作为非物质资源,本身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人力资源具有资源的一般属性,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成分;另一方面,作为领导成分的人力资源可以将一般属性的资源进行调控和配置。这也就起到了对各个要素的整合作用,以此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效率功能。人力资源的投资,伴随着其他生产要素的升级,也牵动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三是创新功能。高素质人力资本可突破一般知识的限制。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专业知识上造诣较高,可推动企业创新性转型。四是替代功能。人力资本具有一般性的同时,也具有可转化性,说明其具有灵活性。因此,如果技术改进能够达标,那么人力资源可以适时替代其他生产要素,保证企业转型顺利进行,提高容错率[3]。

二、人力资本的拓展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关于“怎样促进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的讨论,贝克尔和舒尔茨曾提出他们的观点,即人力资本论。许多管理者将目光放眼于物质基础的堆积,如生产基地和机器的增加,或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物质的调配来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基于计算方式的改革可以有效提高物质的利用率。但管理者们容易忽略人力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会限制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正如人力资本论所说,在实际生产中,应该以人为主体,生产基地和机器以及其他投资的生产物质为辅,以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开发影响产业转型

无论是就国家还是地区而言,人力资源的分配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服务需求等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消费水平和需求又会改变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结构和产品性质,这就为国家企业转型提供了导向和推动力。而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帮助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

(2)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加入,可以帮助提升生产效率,并伴随着资源利用率的增加,显著节约成本;

(3)人力资源的合理布置,可以有效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升级,创造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精进有利于提升产业转型的速度。就全球的发展形势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对工业化程序循环改造,从工业化路径、结构框架和驱动源头进行深刻变革,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物质资源的限制不再对产业运行造成很大影响,而是通过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不断提高,以减少物质资源的限制力。只有当人才的不断聚集形成惯性,国际要素的加入被合理整合,企业的转型才能有效进行,其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4]。

四、产业转型影响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会影响企业转型,同样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受到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引导。当企业发生转型,那么对于劳动力市场需求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其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有效替代原始劳动力。当企业对于一般性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一部分劳动力会受到淘汰并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其二,由于企业的转型会带来许多新的岗位,有新的劳动力需求,这一部分岗位往往对员工本身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企业转型会从以上两个方面影响劳动力的教育和再教育导向,进而影响人力资源开发。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一般会出现新技术、新理论、新运营模式和新岗位,这些新要素会给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渠道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就好比,如今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各种网络教学方式争相出现,因此教育质量和效率也在提升。另外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普及,使得现代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这就是市场转型过程中对人力资源培养的影响[5]。在产品性质和服务内容方面,由于不同的服务行业和新型产品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发便利,消费者的消费形式也多种多样。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模式而发生相应的人力资源转变,进而影响企业的营销模式。前文提到产业转型是多个要素共同推动的转型,多个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新的整合,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的集合。当各个要素的整合趋于规范和稳定,那么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就会得到有效的聚集,包括研究、生产、包装、营销等步骤的分工会更加科学,专业技术能得到有效提升,创新性高素质人才逐步被开发,使企业得以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得到很好的转型和发展。

五、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协调的措施

(一)人才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共同合作

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各企业注重对人才的竞争,以人才为企业的核心发展要素,这就要求各个地区的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企业内部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开发管理工作应该得到重视,以保证人才在专业素养和基础素质上的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于人力素质的提升工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的作用对象并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进行培养计划的制定。理论方面的学习必不可少,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同步发展的人才,因此,实践训练也应纳入人才素质培养体系中去。可以将培养的环境规定在特定的工作区域内,这样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加深人才的融入性,最终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

)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在大多数企业中,一般劳动力逐渐被智能机器替代,因此,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需要被重视。这不仅需要企业作出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导向作用,如津贴的发放等,以完善人才素养的培训制度。

第一,企业培训的主体作用要得到充分展示。管理层面有责任和义务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结合产业创新需求,制定适合员工的培养计划,并跟踪员工培训进度。同时,在政策上应给有条件的企业提供舆论支持,鼓励其开发高效且推动产业前进的员工培训模式。

第二,保证受培训者保持高度积极性。在这一点上,可以改革培训补贴政策和考察方式。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可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可根据员工的考察评定等级制度,结合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给予不同岗位员工不同的补贴。

第三,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模式来源于德国,是由专业的培训机构或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培训的专业化问题,保证受培训者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解决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关系,在教育理念和制度上做到很好的衔接。同时,也能够帮助社会各行业的培训机构承担各类项目,带动市场就业率。

第四,保证培训工作的基本体系有效运行。在培训工作开展之前,要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了解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等体系上下功夫,以保证良好的员工成长环境。另外,在考察和评价方面,可依据员工培训实录、鉴定成绩等发放相应的培训资格或登记证书,以此提高培训员工的积极性。这种长效的选拔机制,值得在各个行业推广[5]。

(三)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高素质人才往往来源于各大名校和高等教育学府。随着如今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的改革必不可免,并且也有不少地区进行了教育改革,这不仅为我国教育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力针,保证了高素质人才的供给,也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质量水平低下的问题,但由于教育供求关系发生着变化,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并没有完全形成人力资本优势,这主要是由于院校的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许多专业给学生的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常常会面临“就业难”的压力。人力资源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转型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的调动和分配。因此,高等教育结构也应包括在推进人力资源转型的内容中。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对接和宣传工作,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政府与学校、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这三方的对接工作,及时向学校更新社会和企业的紧缺人才及需求信息;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加大宣讲会的设置以及企业宣传建设,并鼓励学校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上下功夫,保证就业质量。

(四)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

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存在脱节的情况,导致人才配置失衡和人才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建设灵活、高效、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体系。首先,一方面,要明确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是由市场机制主导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人才流动需保持畅通,打破就业者在城乡、身份、性别等方面的限制,保证平等就业;另一方面,需要健全人才向基层、一线岗位、艰苦地区的激励机制。同时,以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代替一般性人力资源流通市场,从而保证人才的横向流通畅通和纵向发展稳定。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一方面,要帮助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和退役军人就业;另一方面,健全创业体制机制,规范创业政策,鼓励创业。同时,加强政府对于市场机制和公共服务的调控作用,并在公共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中介、司法等方面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良好的就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也保证就业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而舒适合理地提供就业服务。再次,就业创业环境良好是保证就业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应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创业相关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加宽创业项目范围,不仅针对企业,也面向所有人提供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作出规范,起到良好的企业带头作用。从个人方面加强对应聘者的法律宣传,帮助他们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维权意识,以此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最后,除了以上关于前期制度的建立,还需要有完善的需求预警体系。比如,时刻掌握各大高校的应届生信息,及时进行就业管理系统的升级,以及完成就业信息的更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就业系统匹配完成信息对接。同时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及时调整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网,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结语

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与产业的结构和转型内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交错的。人力资源开发帮助企业转型和升级,而市场和产业需求又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提供导向,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动力。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企业需要顺应时代需求作出应有的改革,有的甚至需要大换血,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人才管理在这中间的角色则尤为重要并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毕竟一个企业的立本之源还在于人才。

参考文献:

1]晁菲梦.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文献综述———基于人力资本异质性特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4-46.

2]王海宁.比较优势、人力资本与产业机构升级[d].青岛:青岛大学,2015.

3]王海宁,徐晓龙,罗作汉.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机制、差异化与协同性文献综述[j].东方论坛,2016(4):79-87.

4]宋颖.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支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3):90-93.

5]甘劲燕.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0):59-61.

 

作者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人力资源新增

人力资源热点

人力资源相关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