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文学论文

岑参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996论文网日期:2023-06-09 18:33:45点击:784

摘 要:盛唐时期,许多觉得科举考试难以功成名就的文人,选择远赴塞外,投笔从戎,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建功立业,实现自身的伟大抱负,这些人成了盛唐时期的边塞派诗人,他们用诗歌展现出盛唐的辉煌。本文首先对盛唐气象做简单概述,然后分析边塞诗形成的原因,并着重对岑参边塞诗展开研究。


  关键词:盛唐气象;岑参;边塞诗


  一、盛唐气象


  (一) 盛唐气象反映的是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


  关于盛唐气象的描述,自林庚老师提出至今,众说纷纭。根据林庚老师的描述,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诗言志”,诗歌表现诗人的精神,这一点都不过分。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正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把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风土人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或者可以这样理解,盛唐的时代精神就是一种“盛唐气象”。


  (二) 盛唐气象反映的是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说盛唐气象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精神,很多人认为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林庚老师认为,“盛唐气象指的是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种蓬勃的朝气才是”盛唐气象“的本质,是盛唐诗歌中最理想的艺术形象”。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从唐诗作品中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是一种豪迈、奔放的风格。朱彝尊老师的《静志居诗话》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唐诗色泽鲜妍……这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使得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那么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这里所说的“气象”,我认为指的就是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边塞诗人岑参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等边疆地区鞍马风尘,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比起初唐时期更加豁然开朗,创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初唐时期岑参的创作艺术风格以山水田园为主,盛唐岑参出塞,创作风格变得雄奇瑰丽,这就造就他雄奇浑厚的边塞诗词风格。


  二、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一)边疆繁荣发达


  唐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民族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唐朝历经几次改革,改革之后,唐朝的经济突飞猛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得到了积极性的发展,从而使唐朝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兴盛。唐朝的国力强盛,边疆地区的经济也开始繁荣起来,很多文人雅士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边疆,把边疆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根据地。因此,很多诗人出塞,过上了边塞的军旅生活。这一部分出塞诗人慢慢的就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有关边塞的诗歌从此流行于边疆地区,边塞诗开始兴起。空前强大的唐朝国力也带给了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


  (二)强大的国力,开放的文化


  学过唐朝历史的人都应该清楚,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佼佼者,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正是由于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造就了唐朝较为开放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唐朝的社会风气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自由开放。天宝之前的唐朝,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言论的自由促进了思想的百家齐放,独立人格的形成使人们更加勇于追求真理。其二,兼容并包。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文人雅士了解了更多的边疆文化,以至于很多知识分子和诗人都向往边疆的风土人情,这就形成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由此可见,唐代边塞诗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唐代边塞诗不愧为诗歌中的一颗明珠,诗句的魅力蕴含在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背后的思想内涵上。


  三、岑参边塞诗中的“盛唐气象”


  (一)热衷功业,昂扬进取


  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分子取得功名的一条重要途径。岑参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父亲、祖父、高祖父均当朝为官,岑参十分羡慕。岑参早年跟随长兄学习诗书,天资聪明。但是仕途浮沉,好景不长,家道中落。为了能够实现为官的意愿,岑参在二十岁的时候献书求仕,但是并没有成功。公元744年,岑参当上了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但是他对这个小 官显然是不满意的,于是在公元749年远赴塞外,建功立业。在这个时间段里,他的诗歌很多都是反映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例如“功名须及早,莫虚掷”;“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在岑参的眼中,他认为追求功名功业是一个人理所当然的,并没有什么好批评或者异议的。他甚至以此为豪,结交权贵,以求他们推荐、提携。


  虽然岑参追求功名,但是他的仕途却很坎坷,所以他的诗歌更多的是在感慨仕途失意。例如他的《戏题关门》:“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诗句中无不流露出他仕途失意后的落魄情形。京中仕途失意,岑参转而选择了出塞。关于他出塞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是岑参追求功名富贵,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是被边塞军旅的豪情生活、边塞雄奇壮伟的景色所吸引。但是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岑参出塞,是为了追求功名的。例如他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道出他乐观、高昂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他不怕艰苦,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投身报国,征战沙场


  在盛唐军旅诗人中,岑参的军旅生活时间最长,也最为特别。他先后两次出塞,深入边疆地区,长达五年之久,多次参与平定叛乱的战争,这种在边塞诗人来说是不多见的。正是因为岑参多年的军旅生活,所以他的诗歌很多表现了军人投身报国、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岑参特殊的军旅生活使得他对边疆军队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出塞后创作的诗歌,有盛唐边塞诗人复杂多样共同面,按照王合伦先生的说法是,他“过多地寄托他对军旅生活的深厚情感和对军功的追求”。他的诗歌很多都情不自禁地表达征战的兴奋和欢庆胜利的喜悦,例如他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首诗与之前的出征诗明显不同,之前的出征诗没有具体写战争的过程,而这首出征诗却把战争写得淋漓尽致,刻骨铭心。在岑参看来,投身报国的回报是男儿保家卫国壮志的实现和功成名就的欣喜,这些正与诗人内心的想法追求相吻合,与边塞诗人豪迈的性情完全一致。


  (三)山河壮丽,美哉盛唐


  盛唐气象除了它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外,山河壮丽也是一种突出的表现。天宝十三年,岑参出塞北庭后,以为自己终于找到报国的门径,于是春风得意,再加上得到上级官员的赏识,岑参将这种爱国豪情挥洒于西域奇山异水中,演绎出一幅幅奇伟的西域景观图。“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这是写剑门关山势险峻的;“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是描写峨眉山水交融,色彩绚丽,清新又奇特。岑参虽然是边塞诗人,但是他也写了很多关于盛唐山河壮丽的写景诗。但是他并非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更多时候是为了借景抒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岑参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关系十分密切。唐朝国力强盛,国威浩荡,文化繁荣,它的时代造就了诸如高适、岑参这类投身报国的边塞诗人,正是由于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边塞诗才能表现出浑厚的艺术风格。以岑参为例,唐朝这种恢宏气势和博大胸襟充斥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字里行间着一股难以遏制的建功立业和精忠报国的宏伟意愿。岑参边塞诗洋溢的正是盛唐气象,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风气。由此可见,“盛唐气象”是时代的产物。盛唐的诗人们得天独厚之处,就在于他们那个时代虽然没有事事如意,但总的来说,国家、社会和知识分子个人的前途都充满希望。边塞诗派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表达对将士从军戍边的英雄气概高度赞同,以大漠、异域的景物展现了将士豪迈的精神,成为其所处时代的一种重要气象,为唐代文学乃至唐代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这是一种无法复制的东西,盛唐诗作中这种“无法复制”的东西即为“盛唐气象”。


  参考文献


  [1]赵士城,黄海英.岑参两度出塞边塞诗情感基调差异成因探微[j].新纪实,2021(13):45-47.

  [2]石竞文.浅析高适、岑参边塞诗差异[j].汉字文化,2021(04):40-41.

作者  陈德标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学论文新增

文学论文热点

文学论文相关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