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文学论文

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找到你》 女性形象分析

996论文网日期:2023-10-02 15:51:13点击:606

摘要: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日趋成熟,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传统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接受挑战,当代女性追求男女平等、渴望拥有话语权,寻求获得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女性现实主义电影《找到你》剧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具体阐述新时代下女性的价值追求、面临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当前的处境。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电影、新时代女性

一、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电影

(一)女性主义

1791年法国大革命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宣言》认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1]在早期十九世纪美国女权运动就主张女性在法律地位和世俗生活的权利,并更进一步的从存在哲学的观点,强调女性有追求内在自由的权利。女性主义倡导者芙乐认为:“母职并非女性生活的全部,只是部分,女性要超越家庭关系的束缚,追求自我成长”。她还强调女性特质,争取女性的自由、平等权利。此外,对于女性主义的解释肖巍在《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实践》中讲到“从狭义看,女性主义就是以女性视角来分析和研究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从广义上说,女性主义包括政治、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革命、一场提高女性地位的政治斗争。又是一种强调男女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学说和方法论原则,更是一场争取女性解放的社会运动。”[2]较为认同这两种说是因为,玛格丽特·芙乐和肖巍在对女性主义的阐释上更接近新时代女性的基本特征。都强调了女性的自由平等、自我成长与自我现实,也肯定了女性价值。

(二)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女性主义理论下,以女性视角将现代女性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以及面临的各种困境通过大荧幕展现,并融合了精神分析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展现女性的精神状态和和生活现状。电影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和她们所面对的不同生活境遇,深刻地反映女性问题。女性主义电影会有意识地打破男性话语权,有意识地表现女性自我的价值感。并希望以此达到两性平衡、自由平等、承认价值和获得尊重的平等的话语权,最终唤醒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破。例如,上世纪80年代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不断涌进,我国拍出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人·鬼·情》,电影讲述了一个在艺术上很成功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面临了许多艰难困境,她并未因此妥协,而是忠于自己,抛却过往,努力开始新生活。这部女性主义电影也是打开未来女性主义电影的奠基之作,不仅拓宽了电影类型化研究,为电影理论分析提供了新视角,而且很具有现实价值,触碰女性生存及心理状态更能引人思考。

二、《找到你》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一)影片内容

《找到你》讲述了作为律师的李捷正在和丈夫打离婚官司,并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李捷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全身心的拼命地工作,于是将女儿全全交由保姆孙芳照看,最终因为种种缘故,孙芳带着李捷的女儿一同消失,李捷由此走上了寻女的道路。影片的创新在于真正意义上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进行批判,展现了当下女性面对不公平现象的强烈反抗、面对不公正待遇的坚决反对。影片以三个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职业的母亲形象,展现女性与当下社会、与家庭、与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矛盾,因此电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二)女性形象分析

1.职场白骨精——李捷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作品《第二性》中讲到“女性不是生来的,而是后天变成的。”[3]波伏娃关于女性主义观点中提倡男女平等,强调女性要坦诚面对自我处境,勇敢地做选择并改变处境,便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这与影片《找到你》中李捷人物形象不谋而合。新时代女性代表,是追求独立和自我价值的职业女性。李捷拥有较高的职业和文化素养。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婚姻关系的处理上都理智地让人近乎崩溃。唯独在孩子的问题上,让她放弃了所有甚至净身出户,也不愿放弃女儿的抚养权,体现了为母则刚的本性,在进退取舍之间勇敢抉择果断改变。对于李捷这一女性形象主要从以下三层关系来具体分析第一层,与丈夫的婚姻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可悲之处是遇到了妈宝男的丈夫,这点是李捷作为新时代女性所绝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处理这段婚姻时,她很果断、坚决选择离婚,但是面对丈夫和婆婆一而再、再而三的纠缠,她的精力已经消耗过半了。即便是身穿盔甲处处防范,也难免身心疲惫。一个女强人,一个职场精英,却因为这样失败的婚姻,将自己牢牢捆绑难以抽身,她只想尽快斩断。即使努力、自信、从容地想要过自己的生活,但还是因为婆婆和丈夫的纠缠让她心烦意乱,在面对这样的婚姻家庭关系李捷已是心力憔悴。第二层,与职场工作的关系,实现价值,又无可奈何。李捷将工作看得很重,认为在职场中才能体现她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因为婚姻的失败,作为律师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获取女儿的抚养权,衡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经济能力。第二,为了证明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所以拼命地投身于工作,放弃了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由此看来,对于李捷而言,置身职场,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同样也是为了孩子无可奈何的选择。第三层,与女儿的骨肉亲情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李捷在工作中可以三头六臂,在面对婚姻时可以冷静沉着,但唯独面对自己的女儿,这个女性不再是职场的白骨精,也不再是从容淡定的妻子,她变得软弱、不堪一击。在得知女儿失踪后,她像发了疯一样质问自己,满世界寻找。什么工作、什么职责、什么谩骂,她都完全忽视,心里脑子里只有一个执念,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女儿。影片中,李捷作为上层中的女性精英代表,她面临的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众多女性也会面临的问题。电影中所传达的是站在不同女性的角度,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来展现女性的处境,考虑在新时代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不是刻意拔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而是找到一种平衡矛盾、获得尊重的方法和途径。李捷的果断,以及作出的抉择将使她重新定义自己、找到自己。

2.家庭主妇——孙芳

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即“母性思维”。[4]母象思维基于孩子的前提下,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道德、伦理的理解和把握。影片《找到你》中,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三位母亲进行不同的阐释,孙芳就是基于社会现实的母性典范。农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善良隐忍,不肯认命。孙芳是底层女性的代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没什么追求,也没什么理想,只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长大。但是命运多曲折,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遇上了家暴男丈夫。孙芳一再隐忍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孩子出生前的隐忍。这个女性角色是带有很大的悲观色彩的,因为身处社会底层,所以孙芳只能对眼前的生活遭遇表面上视而不见,实则自我麻痹。她没有反抗的资本,传统社会农村妇女就是要安守本分,所以即便是丈夫家暴,她也只能默默忍受。孩子就是孙芳的盼头,是她忍受一切换来希望,她觉得很值得。所以,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家庭主妇的坚持和隐忍感动了很多人。有人说她善良,也有人说她傻、说她蠢,但无论如何,她不会去反抗丈夫的残忍,也不会埋怨社会的不公,更不会惋惜自己的境遇。在这个女人眼里,孩子是她毕生的财富,有了孩子,就拥有了一切。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的孙芳淳朴、善良得让人心疼和怜悯。第二次转变,孩子得病离世后的反击。孙芳的这次转变是致命性的,因为自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她把孩子看得那么重,对她的打击也可想而知。这一次她不再选择隐忍,她开始埋怨社会的不公,埋怨人心的冷漠,埋怨自己所受到的种种不公。一方面,不畏一切,为孩子治病,遭受重创,她终于爆发不再隐忍,绝地反击,误杀前夫另一方面,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有钱人的女儿得到了自己孩子的医院床位,于是带着目的性接近将李捷的女儿,最终将其带走,差点酿成悲剧。孙芳身处底层社会,没文化,没有正式的工作,甚至不知道怎么正确面对社会的不公。她与李捷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她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她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一个母亲,她们面对的问题同样是来自孩子和家庭。在这种“母性思维”下,孙芳因为自己孩子的离世,将爱转为恨,她的道德底线一再被打压和拖垮。作为社会底层无数普通女性中的一个,这些底层的社会女性总是容易被人们忽略和无视。与其说孙芳是一个悲剧,倒不如说被忽视的底层社会才是真正的悲剧源头。所以,即便是底层社会的女性也需要充分尊重、公平公正对待,需要真正呼吁大家走近并了解她们,包容她们多元化的选择和价值观。

3.全职太太——朱敏

茱莉娅·克里斯蒂娃把女权主义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差异女权主义”阶段,强调女性内在固有的积极性,摒弃社会秩序,主张建立一种女性能够摆脱男性影响而生存的社团或群体。[5]朱敏作为新时代女性但实质上与丈夫存在着身份差异、地位差异、金钱差异、权利差异等,面对这些不平等差异她企图摆脱男性的影响,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模式。名校毕业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婚姻放弃工作,为了孩子做了全职太太。曾以为会收获家庭幸福,然而最终失去了所有的主动权。面对出轨的丈夫,既没有实力与之在法庭上相抗衡,又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所以在面临与李捷同样的离婚孩子抚养权等问题时,她显得力不从心,只能选择一次又一次的自杀和毁容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面对不公时的反抗。朱敏把婚姻家庭看得很美好,认为自己的人生只有让人羡慕的理想婚姻。而理想的婚姻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这是朱敏最为失落的。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轻松地掌握主动权,却选择了退让,选择了相夫教子,而现实又给了这个女人响亮的一巴掌,丈夫出轨。她的处境在别人看来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气愤,没办法掌握主动权,又因为将要失去抚养权选择自杀。值得肯定的是,她也是一位被逼到绝境的母亲,在经历了激烈抗争自杀、毁容之后,社会最终还是还她一个公平。在一次次坚持与不懈中,最终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秩序,获得自我新生。《中国社会科学报》对女性文学专家荒林的采访中讲到:“女性主义电影最大的特征是电影中女性主题的表达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并在电影中展现女性生活或女性的精神状态。”[6]电影《找到你》三位女性形象,一个努力觉悟、一个伤害他人、一个伤害自己,却因为孩子这个共同的基点将她们所处的环境、家庭、职业相勾连。意义在于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深入矛盾中,为女性群体提供帮助、和关心。《找到你》将当代母亲在事业、家庭、孩子上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呈现在观众视野,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同时引发广泛关注,思考当下女性如何选择、取舍、面对,让人更多地思考当代女性面对家庭和事业时的诸多不易。

三、问题反思

(一)新时代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影不仅带给人们感性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理性反思。反思当下女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家庭、孩子和工作。家庭问题,这是每个女性都不可能绕过的问题,嫁给了一个人就等于嫁给了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繁琐之事、婆媳间的矛盾冲突、夫妻间的磕磕碰碰,这些都很现实地摆在眼前。影片《找到你》中,李捷嫁给了妈宝男丈夫,婆媳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恶化乃至分道扬镳,在这种处境和生活中纵使是在工作中可以三头六臂的李捷也不堪家庭的压力,选择离婚的方式,与婚后家庭彻底割裂。李捷这一女性形象在这里的内心活动是十分复杂的,面对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老公,继续下去她只会身心疲惫。所以,理性支配下她找到了突破口,也找到了希望的转角。在家庭问题上,李捷的结束才是新生活的开始。孩子问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女性的天职就是生儿育女吗?面对这样的困境无奈又感伤。影片《找到你》中的李捷,既独立又有体面的工作,但在面对孩子问题很难平衡,陪伴多了就会失去工作,陪伴少了差点失去当母亲的资格。再例如影片中的孙芳,没有文化、没有体面工作,但是她是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她甘愿忍气吞声被丈夫百般折磨、她甘愿放弃自尊做陪酒女郎,然而现实呢?孩子的病痛和离世,让这个慈爱的母亲遍体鳞伤,久久不能释怀以致误入歧途走向毁灭。工作问题,新时代女性的特点是追求自我价值、强调尊重、公平公正,而在这之前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能让自己引以为傲的职场,但这就意味着在对待家庭和孩子问题上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因此女性要牺牲事业保全家庭吗?女性要在婚姻中出牺牲吗?女性一定要固守传统吗?影片《找到你》中被工作问题困顿最深的就是朱敏,她放弃工作做了全职太太,一心一意奉献家庭。然而就是她的放弃成为了她最致命的弱点。在与丈夫的夺子大战中,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固定经济收入一度错失自己孩子。就像是李捷对朱敏说的话:“我既要照顾家庭也要工作,就是因为害怕有一天像你一样被动”。李捷与朱敏就像是一个对立面,李捷兼顾家庭和工作,现实没有让她有喘息的机会;朱敏放弃工作顾全家庭,也没能得到垂爱,取舍之间才发现事实的本原远比自己认为的要残酷许多。总之,新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很高,如果你是职业女强人会说你忽视家庭孩子,你既不是合格的妻子,也不是负责的母亲;如果你是全职太太,又会埋怨你没有自己的工作,会抱怨你一事无成。就如影片《找到你》中所表达,女性在时代洪流中,面对工作、家庭、孩子的困境,挣扎与妥协、进退两难、备受煎熬,切实引人思考。

(二)新时代女性如何突破当前困境

新时代女性走出困境不仅意味着女性要摆脱地位、阶层、职业的束缚,同时也也意味着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你》中三位女性,李捷找到了通向未来的希望之径;孙芳解脱就是新生;朱敏认清取舍轻重。三位女性都是对现实的突破,遵循自我内心需求自我解脱,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找到自我。因此,新时代女性突破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第一,要与丈夫建立共识性,要共同努力,双方付出,也就意味着男性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和抚育后代。第二,要让保护母职变得更合情合理,进而真正为女性参与工作、获得平等发展机会提供条件和可能。第三,要了解身边的女性,包容她们多元化的选择和价值观。第四,要充分地尊重女性、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女性所拥有的权利应于与男性相同,不能区别对待。第五,对女性的关怀应当从身心两方面,身体固然重要,精神更是食粮。

四、结语

电影《找到你》一方面,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在面对职场、家庭、孩子的固守与坚持,揭露矛盾真正为女性群体提供帮助和关心。另一方面,从现实出发,从各阶层女性的困境着手,展现女性生活环境,思考女性问题,是真正意义的女性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试图用真实的镜头语言将女性价值放大,进而让一些男性观众去思考他们身边女性的现实处境,并以此启示女性找到真实的自己和最初的自我。

参考文献

1.李嘉宁.中国当下女性电影的审美解读[j].艺术评鉴,2018(09).

2.傅煊贻.浅析女性主义电影中的伦理思想[j].中国报业,2018(07).

3.朱艳.新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研究[j].电影文学,2013(03).

4.秦喜清.《找到你》:现实困境与女性的觉醒[n].中国电影报,2018.11.07.

5.张紫星.《找到你》:找到孩子,找到你自己[n].海南日报,2018.10.22.

6.吕紫倩.《找到你》:直面女性困境[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07.

 

作者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