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写作 > 旅游管理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跨文化管理方式探讨

996论文网日期:2023-10-16 16:07:14点击:233

社会生活需求的改变推动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为区域性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深化和丰富旅游业发展方式,改变单纯以服务型为主的旅游业格局,文旅融合理论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与旅游具有与生俱来的融合性,旅游业跨文化管理产生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加强对其管理方式的探讨与促进,将更能展现文旅融合的应有之义。鉴于此,本文结合文旅融合背景,深入探讨旅游业跨文化管理方式,以挖掘旅游与文化之间的融合潜质,力求实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目标。

 

近年来,伴随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跃升,人们的生活需求逐步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换,旅游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不二选择。2019年旅游数据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已超过60亿人次,同比涨幅为8.4%,出入境旅游人数高达3亿人次,同比涨幅为3.1%,全年旅游营收达到6.63万亿元,旅游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业也在不断转型,文化旅游异军突起,为文旅融合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不可否认,随着旅游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更需要把握住其深层次的本质,即创新跨文化管理方式,通过文化差异、观念习俗及行为方式形成特色化的文化代码,全面彰显旅游业中的文化元素,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跨文化旅游的内涵

2009年原文化部与原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旅游业便不断深耕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打造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以文化元素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衍生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充分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毋庸置疑,旅游属于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以旅游为载体,传播和表达有差异的文化能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渴求[1]。从跨文化旅游的本质看,其主要是一种在对文化熟悉特征及陌生特征的交互中,通过两者间的冲突与融合完成文化视角下的旅游体验,这正是文旅融合的关键。事实上,跨文化管理是旅游业不可回避的话题,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交互,其根源在于受地理、习俗、认知及价值观念差异的限制,区域间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跨文化管理尤为重要。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跨文化管理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客源地的新文化诠释

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差异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游客也随之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剧。客源地文化受到旅游业整体格局的推动及影响,逐步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其包装也更加灵活,完善了旅游业的文化诠释方式。这种旅游文化的融入与改变,加剧了跨文化管理的需求,也提升了旅游企业对跨文化管理的认知,发挥了旅游业的文化发展效能。

(二)目的地的逆文化迁移

基于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旅游企业应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依据旅游消费市场的趋势,创造出更具参与性、融合性及创新性的旅游活动,以此来巩固自身在旅游市场的地位。因此,面对跨文化管理时,旅游业势必需要突出和保持自身的特色,避免一味迎合强势文化,以此稳定自身的整体发展态势,逐步建立市场优势,真正确立以创新为主导的旅游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三)旅游业的“涵化”演变

众所周知,旅游本身属于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者将在文化层面聚合自身与生俱来的生活背景,并通过旅游接触和认识到差异化的文化,通过精神上的碰撞,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最终使旅游业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得到传播。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旅游是不同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人交流和接触的重要途径。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跨文化管理的方式

(一)创造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旅游环境

基于旅游业中游客心理需求层面的分析,旅游的目的在于放松心情以及接触和感受更丰富的文化,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及经济实力,而是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尤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需要突出旅游中的文化特性,即旅游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质量。为此,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提供优质的旅游文化环境,包括文化建设、服务质量及形象品质等,通过提升旅游地的文化魅力,以吸引更多游客[2]。良好的跨文化管理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关键,因此旅游地要做好跨文化管理,如利用旅游展会、旅游网站、旅游节等,通过跨文化宣传管理来引导市场。另外,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所涉及的文化众多,所以旅游业要在跨文化管理中注重对文化资源的管理,增强游客对差异化文化的理解,使游客建立跨文化思维,最终保证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

 

(二)培育旅游主体跨文化交流素质

游客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文旅融合背景下,游客将逐步成为特色文化、差异文化的体验者与传承者。随着我国文化实力及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需要与游客相契合,并达到平衡,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因而跨文化交流素质培育极为重要。一方面,要引导游客尊重异质文化,秉承真诚、包容、和谐的心态,在旅游中深刻感受差异文化所蕴含的魅力,通过尊重其政治形式、社会规范及宗教信仰,更全面地体验独特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面对跨文化的差异,应培育游客的客观态度,不存偏见、不过分强调,充分为游客解释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历史沿革,避免跨文化所带来的障碍及冲突。总体而言,需要提升跨文化管理的效能,以游客为突破点,通过培育旅游主体的跨文化交流素质,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融合,满足游客的文化审美追求。

(三)积极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同时也带动着周边产业的发展,由此旅游产品也能逐步获得发展契机。从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视角看,旅游产品与旅游经济密切相关,其不仅是影响旅游市场划分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旅游策划、开发及营销的重要因素[3]。由此可见,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业的附加品,同样需要发挥自身的文化特质,以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与体验,创造更高的旅游经济附加值。旅游产品是激发旅游魅力与活力的重要动力,必须注重对旅游产品文化特质的挖掘,在设计宣传上融合地方旅游文化特色,逾越跨文化管理中的障碍,强化旅游地的文化印记,真正反映出旅游地的文化精髓,给予游客丰富的体验;要使游客通过对产品的鉴赏和理解,深刻了解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使跨文化交流达到更高的层次,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

(四)提高从业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地方就业,使更多的劳动者获得了旅游收益。而在面对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时,从业人员的服务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必须要长期致力于人才的培养,持续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如技术能力、礼仪形象、职业道德等。同时,从业人员在旅游服务中必须充分了解地方文化的特征,利用自身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较宽的知识面,为游客更深入地介绍地域文化,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另外,随着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国际旅游市场也逐步迎来暖春,外语表达能力成为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又一要求。面对国外游客时,从业人员更要做好跨文化沟通与管理,既要真诚相待、友好热情,也要不卑不亢、乐观自信。只有提升从业人员的跨文化素养,才能够满足当下的旅游业发展需求,使文化旅游真正获得持续发展动力,克服跨文化所带来的障碍。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跨文化管理力度,加大对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在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中,进行跨文化管理必须有所作为,尤其是面对旅游地居民与游客之间语言、文字、风俗及理念等的诸多差异,要在两者碰撞、融合的过程中,突破文化背景差异的制约,更好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切实赋予旅游区域更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素芬.互联网大背景下河南省艺术衍生品与物流跨界融合研究[j].艺术科技,2018(10):24-25.

2]卢斌.研究和发展服务设计理论——以中泰跨文化旅游服务设计为例[j].卷宗,2017(17):250.

3]许礼.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8(2):360.

作者  张岚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旅游管理新增

旅游管理热点

旅游管理相关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