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范文 > 日语论文

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与景物观

996论文网日期:2023-01-02 18:00:39点击:1062

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文学中体现的风土特征和人物性格必然会被文学作品所刻画,所以文学也有了一方水土的特征地域特征。景物在文学中的经常也被用来人化,自然界的景物不仅是审美的对象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生死,精神抚慰的载体。一种日月消长、树木枯荣、四季轮回等自然现象成为了作品主人的主观感觉和顿悟,这便是季节感和景物观。川端康成曾说过“风花雪月最怀友”,最佳的解释是“风”、“花”、“雪”、“月”表现的是日本的四季美,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自然的一切。我们从这诗句的解释中可以得出日本文学中有一种名族特色整体性的文学特点。

一、季节感和景物观形成的原因

从地理环境决定论来看日本文学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自然环境。日本处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四面环海,海岸线所及都是绝佳的风景,境内山脉纵横,湖泊点缀其中,四季可以观赏都不同的景观,但是台风、暴雨、寒风、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环境气候的不稳定性。季节性和不稳定性是日本风土的自然特色。生活在其中的日本人也在这种自然景观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易变、纤细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敏感的特性。在人与大自然相融洽的生活中日本人喜欢用樱花的潇洒、松树的柔韧、野草的顽强来比喻人的性格特征,但是一种世事无常的不确定性又使得人们产生了人生流转、浮华易逝的悲叹。所以在日本人的性格中带着“花月相应的光辉瞬间的”的死亡观。

二、季节感与景物观体现

在易变、纤细的性格特征中,日本人形成了特有的花道、茶道、和服、歌舞等文化类型,这都与自然景观有着重要的联系,日本人的文化有一种清淡中出奇趣,简易中寓新意的感觉,能够充分体现出日本人的性格的山石盆景,将自然的无限景观浓缩在了方寸之间,以一种纤细的手法取景于自然。在8世纪的《万叶集》中就有日本的景物观,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悲伤,并不是采用悲伤的文字而是用山水寄托人的情思,用草木来歌唱,用湖水来低吟。例如高市黑人的“妇负纷飞的雪,把原野压的倾斜,一夜的借宿至今怀念”,后世的西行、西玄道元、良宽都是寄境抒情的代表人物。一句“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是日本特有四季观的代表之作。和歌、连歌、俳句也都是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在俳句中缺少不了的就是季节语,俳句对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例如季题规则就是例子,它要用四季的景色来表达大自然的空气清新和民风的淳朴,要把初夏秋冬四季变迁相关的现象都包含在内。蚯蚓是六月的季题,早春是二月的季题,蔷薇是五月的季题。在代表作家松尾芭蕉的散文中“以四时为友,而劳身心于花鸟之中”也是季节感和景物观的体现。又如《枕草子》中作者也是把自然现象和人情世态相融合,并应用散文的手法将季节的推移呈现出美景和人的活动相结合,例如“四季的推移,才使万物有浓厚的情趣”。季节感和景物观在日本小说中的体现也是尤为明显的,例如在《源氏物语》中就有体现,《源氏物语》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它对《万叶集》有着较为完整的继承,将大自然的枯荣和社会兴衰相联系,有意识的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性格特征相联系,将日本民族对四季不同景色的特有观感巧妙的融合,这样就更有利于揭露作品中的内在精神。《源氏物语》中的风景是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风景形成了人性格,象征了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和心理,此外,季节变幻有时候是作品的总的背景和基调,渲染了情节中所需要的氛围。这种人情合一的叙述方式共同形成了一种凄清,例如一句“秋风吹倒了走廊,冬雪封住了大门。把女主人被抛弃后的凄苦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

“物哀”倾向

岛国的日本有着独特的风貌,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有着多变的气候,更有着火山、地震、洪灾,这使得日本人在歌颂美景的时候会带着一种颓废的悲叹和洒脱的风雅。赞美与灭亡相挂钩,日本的古典文中包含着一种纤细的悲伤,这就进一步形成了日本文学的“物哀”传统。《源氏物语》之后的和歌、俳句、散文都包含着物哀的倾向,尤其是川端康成是一位将古典文学中物哀和美景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川端康成的作品经常表现出一种忧伤和寂寞的总基调。风花雪月和山川草木与作者的感情的结合,例如在《雪国》中,对雪夜的描写特别是对银河下的雪景的描写,让人有一种虚幻的感受,以寄托岛村的忧愁。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同样也适用于岛国的日本,日本的风景孕育了日本人的独特绚丽和纤巧,敏感和温和的性格,这种性格又繁衍出了对大自然的敏锐感触以及对四季变迁的反应明显的特质。日本作家的特有性格和日本文化的自然化特征使日本文学成为一种压缩了的,把巨大的自然和人生装进最简洁文字中的极细微的艺术。

作者  王蕊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