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探析

996论文网日期:2023-06-26 19:04:01点击:244

【提要】“双减”政策的推行,无疑是一项具有前瞻性与现实性的措施。这项政策也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安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意味着减负增效刻不容缓。语文作为贯穿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尤其是初中语文,担负着衔接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使命。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锻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在“双减”政策下,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坚持教育方针,坚守教育原则,发挥初中语文教学最大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教育现状出发,以“双减”政策为指引性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困境,尝试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对语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双减”语文教学策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旨在于有效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力求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该政策号召下,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并积极落实相关举措,各省市自治区为有效落实该政策进行了精确部署,并初步取得成效。但是,如何在压缩时间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是当前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同时,对于我国目前所重视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新政策的指导下,及时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力求师生共促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一、当前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困境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个地区许多学校都紧跟政策脚步,积极开展新课堂的实施,并对学校的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但是,对于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由于语文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课堂中的角色进行快速与正确的转换。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虽然是注重推进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改革,但是,在实践中,仍然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间较为紧张,因此,如果在课堂中,大范围地扩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所以,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在于,教师教学观念课方法仍是落后的。教学形式仍是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中,也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不言而喻,就会造成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

颁布的“双减”政策,是针对学校教学的重点政策,是对教学部分的各级进行系统的工作指导的方针。当前,语文作业的弊端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文作业重复性多,且作业量大,尤其是默写和抄写类的内容较多。面对这一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机械地应付,既没有做到减负,也没有做到提质的效果,反而会降低学习效果。其次,语文作业较为统一,没有差异性。由于试卷内容和形式是固定的,所以,教师会按照试卷的题型布置作业。这就忽略了语文作业是具有创新性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发展关键期,错过这一发展关键期,后期做很多工作也无法弥补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能力的缺失。最后,语文作业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通过一味的、大量的机械重练习和靠近“答题模版”的作业方式的话,不仅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无效的机械作业上,还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会在宏观政策上,对“双减”政策起到阻碍抑制的作用。

(三)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来看,仍存在多数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学生自己的思考变少。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但是在教师主导下,往往也是将文章中的技巧和情感做成知识点发送给学生,而不是带领学生深刻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因此,许多学生在面对新课文或是考试试卷中的文章时,总是由于惯性无法深刻思考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在情感和细节上无法创新,只能依赖教师要求的答题模板。

(四)语文教学评价方法不当

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的鲜明特征就是主观性较强,主观性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会对教学内容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对所读作品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初中阶段更是体现出学生思想多样化的阶段,同时这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中,语文教学更应大力培养与挖掘学生的多样性与多种思考。当时,当前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却与该教学理念相差甚远。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重视量化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隐形获得。与此同时,该学科又是主观性的学科,所以用简单的分数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不妥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反之又会对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起到促进或是抑制的作用。因此,正确的评价方法对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角度看,语文教师的作业评价理念和方法都亟需改善。

二、当前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质量,继而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学生的快乐体验为基础,这是一条蜿蜒曲折但却是前行的路线。首先,如教师可以结合较为经典的一些文学名著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积极思考,并获得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应注重优化教育策略,塑造学生的高品质思维继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推动语文教育教学的减负增值。其次,转变教学观念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课堂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双减”政策下,老师可以将课堂预习放到课堂的前五分钟进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自学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设计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各方面的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并且尽可能地使问题联系到现实生活,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较好的课堂锻炼。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就属于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学生

成为课堂的主人,摒弃“填鸭式”的教学。

(二)优化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当前许多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导致作业反客为主,造成学生敷衍应付等相关问题。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作业也应适应政策做出相应的改变。作业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控制作业的量,对学生进行有效布置作业,其中也包括精选作业习题和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努力贴合初中生多样化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靠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某一层次的作业。这相较传统作业布置方法来说,无疑是因材施教在作业布置中的体现。几千年前,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当前,这一理念仍然可以积极应用到教学作业的布置中来。因材施教是可以落实到每个学生中的,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是有限的,但是以往作业的布置都是一概而论、一视同仁,没有将学生统一对待。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布置分层作业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其次,语文作业的创新也应当体现在少布置或者尽可能不要布置一些“无效”作业,“无效作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没有任何的帮助。无效作业甚至对学生的创新性是有抑制性的。于成人而言,长期从事某项单一的工作都会产生疲态和厌烦心理,更不用说还在成长期的孩子。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寻找新的、具有创新性的作业。最后,要优化作业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用创造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延展性思维,凸显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博古通今、活学活用等作业方式都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关键突破点。

(三)开展并丰富情景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在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教育探索,以发展心得教育模式。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乐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面向现实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讲述的课本内容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不仅是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作业也要去贴近生活,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完成作业,改进学生对于作业的传统看法,不把作业看出负担,而是看出一种积极目标和兴趣去达成。另外,丰富语文教学也可以从日积月累的角度去入手,让学生规律性地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和感悟,自己主动地去寻找素材,这是拓宽视野行之有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益于语文学科,对于其他学科也是大有裨益的。初中语文教学是承上启下的,“双减”政策的落实还有很多路要走,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包括社会和家庭各界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对学习理念转化,促进教学效果提质增效。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开展情景教学以丰富教学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文章中的背景和情感。在创设情景时,要增加学生交流与分享的环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以后长久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综合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情况的一种反馈,教师的评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也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对此,语文老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唯分数”的评价理念,需要综合学生发展的多方面进行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探究内容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综合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课业成绩和分数,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要展开多主体评价。评价过程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等多种方式结合,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准确。最后,评价结果要再次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

不能让评价结果仅仅成为一堆文字,这些是学生展开进一步学习的重要依据。

三、总结

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在“双减”背景下,教学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作业布置的设置和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并非一日之功,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需要在清楚了解并把握教学现状的情况下,积极完善教学过程。当前有存在的问题,但是也有向好方向发展的苗头。总而言之,当前教学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当通过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使初中语文教学在政策大背景下,能够力求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张洪霞2022《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水平的方法初探》,《科幻画报》第4期。

2叶青林2022《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第5期。

3刘敏敏2022《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探究与培养策略》,《数据》第7期。

4剡昌恒2022《“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新课程》第9期。

5胡欣2022《双减政策导向下语文作业设计反思》,《文学教育》第11期。

6薛树鹏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第17期。

7于艺文2022《拓展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第18期。

8蔡淑芬2022《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第21期。

9武雯2022《“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探讨》,《新课程》第30期。

10董琦2022《“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期。

 

 

作者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