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教育论文

语感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996论文网日期:2024-01-04 19:45:29点击:462

摘要:语文教学的体系中,有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即“语感教学法”。它是一个既完整又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新体系。“语感教学法”着眼于一个创新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进一步革新了语文教学体系,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要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出发点,但是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该文通过分析语感教学的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信息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感 语感能力 培养 策略

《新课标语文教程》中已经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强调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感能力当成首要教学任务。”因此可以知道,语感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所谓语感,就是指通过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从而形成一种语言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有了语感,学生就可以在看到语言文字的第一时间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及其所传达的意义,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文素养。为了向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前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们就要将语感教学融入进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素质教育不只是成为一种口号,而是能够真正开展和落实下去。该文笔者将对语感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以及提供相应的有效策略。

1语文教学要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以培养学生语感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优秀的作品,不仅仅只是理解字面上的意思,更多的是要知道作品的内涵以及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感受,同时与教师们产生心灵的互动,这样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自主性也就提高了。语感教学有几个特点,比如让学生自觉主动去进行思考,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发展。语感教学需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学生能感受到作者们的人格精神和人生体验。作品中情节的发展、内容的想象以及不停更换的场景,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学到知识。语感教学需要学生多方面的情感参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成材。语感教学也是一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来源于作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到心灵和生活上的开放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也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学是通过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生动的语言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这也是很多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的原因。当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文章时,要带有生动的情感,比如文字间的停顿、语调上的抑扬、朗读节奏快慢的把握、段落间的起承转合,不能只是机械性地读出来,同时也需要带有丰富的表情,结合作品中人物的表情,都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表达方式,让课本中的场景都能凸现在课堂上,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都跃然纸上,学生就能真切感受到作品里面的情感。

2语感教学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举例,教师在教授语感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要始终遵循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进行指导的原则。第二,要注重学生的感受,结合学生的感受进行实践教学。第三,要将语感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第四,要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感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整个语言教学界的教育理论家,他们都一致认为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听”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听说读写”中,“听”的占到了总比例的45%,可见“听”在我们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多么重要。伴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和不断发展,人们从生活中了解信息会越来越依赖于“听”,所以对于这一环节,我们要高度关注。在学生接受外界语言不断“听”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听”到的东西进行内部消化吸收,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口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己的语感能力。当再听到信息时,能够有一个灵敏的直觉进行快速的反应,马上能听懂语言的含义并有自己的想法。

2.1大力开展课堂语言教学,从“听”中培养语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工具能够取代教师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描述性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感受到仿佛见到文章中的真实人物一样,听到文章中所传达的声音,好像自己置身其中。丰富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让文章深入他们心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对抒情式的语言进行教学时,要能做到真诚感人,用情感打动人心。在对论证时的语言进行教学时,要能做到逻辑清晰,用例子证实观点。在对说明式的语言进行教学时,要做到简洁明了,用数据进行准确的描述。语文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受到长期规范的语言教学,在这种熏陶下,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学习的效率也提升了。相反,如果语文教师自己在朗读的时候错误百出,没有情感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失去兴趣,这样的反例也会让学生默默地接受,根本培养不了学生的语感能力。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

2.2利用听话材料进行科学的练习

在进行听话练习时,语文教师首先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准备适合的听话材料,然后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地练习。选择语言材料的几大要点:第一,这些材料要是真实的,具备实际研究意义。第二,这些材料要是易于理解的,不要难度太大的。第三,这些材料的速度不能过快,要让学生最少能够听得懂,跟得上节奏。第四,这些材料应该尽可能地多样化,不要一成不变。在进行练习时,要将重点放在意思辨析、综合感知理解等方面。要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些材料中的语言,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感。要通过这些文字知识,挖掘整个句子的结构及其所用到的语法知识,找到关键点。在整个“听”的过程当中,既要调动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又要知道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情感入其中,将二者贯穿起来。

2.3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

在进行听话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注意整个听话的时长,不能太长,让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第二,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第三,在听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加入另外的说、读、写这3个环节,让他们巧妙地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培养学生的听话习惯,也对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听的过程中,首先要全神贯注,并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做笔记,把有意义、有价值的点记录下来,同时也要针对这些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综上所述,人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大语文的观念,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去进行听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一项来自北京的标题为“对学生语言影响最大的因素”的调查显示,最大的影响因素为同学,其次就是广播电视,然后是家人和语文教师。这一结果更是证明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只有将语文结合实际生活融入课堂当中,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学习语文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赵曰启.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感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9):89-90.

[2]王松祥.初中语文阅读语感培养教学策略面面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2):75-77.

[3]李香珠.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探讨[j].才智,2020(4):142.

[4]陈海红.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5]林艳.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6]马秀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感培养[j].华夏教师,2020(15):62-63.

[7]赵曰启.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感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9):89-90

 

作者 高鸿宾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