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教育论文

解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996论文网日期:2024-02-20 16:39:40点击:118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如营造自在的学习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成员分配不科学、设置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教师过分放手学生、注重学优生忽略学困生、教学评价过于单一等。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使其焕发生机。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有的功能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究其根源,部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入的研究;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但是缺乏系统、成熟的教学经验。故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营造自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任务去讨论和交流。不同于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轻松、自在。因为大家年龄相仿,所以彼此有默契、有话题,也不用担心说错了或者不会说被批评、被嘲笑。学生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虽然观点可能不一样,但是彼此都敢说敢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感到自在、轻松,由此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由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等各方面要素的不同,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思维灵活,而有的学生相对来说思维比较迟钝;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而有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这些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从a角度出发给出一种解题思路,而有的学生从b角度出发给出另一种解题思路。所以,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视野,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等。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在实现学习目标后可以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认识到团队合作远胜于个人努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成长。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成员分配不科学,影响整体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建立在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的基础上,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分配比较随意,没有做到科学分配。比如,一些教师直接按照学生的座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轻松省事,但是不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需求。又如,一些教师按照学生的学号去分组,将学号在一起的学生放在一个学习小组,同样不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需求,从而影响整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二)注重小组形式,设置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讨论,所以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深度,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小组形式,设置的问题缺乏探究价值,或是难度过大,或是难度过小,不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尤其是一些基础性问题,即使是小组内数学基础最薄弱的学生也能轻松解决。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还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三)过分放手学生,忽略了教师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生生互动,这需要教师适度放手,尽可能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透彻,过分放手,甚至完全“袖手旁观”,没有在学生合作交流时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也没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应有的帮助,全程采取“不干预”策略。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学习效果流于形式。

(四)注重学优生忽略学困生,未能发挥合作价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缺乏科学完善的合作学习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成了学优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其他数学成绩一般甚至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严重性,甚至忽略学困生,而忽视了对学困生的指导。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五)教学评价过于单一,不能反馈真实情况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评价尤为重要,教师要遵循评价多元化原则,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反馈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评价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信息来源单一,评价结论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等问题,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会受到很大限制。真实情况没有被真实地反馈出来,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样一来,学生不清楚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不知道如何去弥补,教师也无法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一)遵循科学原则分组,奠定小组合作学习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在小组成员科学划分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去组建学习小组。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去组建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内部成员各有特点,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性格活泼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互动效果。而各小组的整体数学综合素质尽量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在笔者看来,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数学学习能力可以分成学优生、潜能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潜能生数量最多,往往占据全班总人数的一半,而学优生、学困生则分别占据25%左右。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比例,以“1个学优生+1个学困生+2个潜能生”的形式组建学习小组,这样就同时满足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需求,更有利于保障各小组之间的公平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二)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从简单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内与同伴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共同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质量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遵循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生活性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而学有所获。例如,在讲解“圆柱体体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拿出两个圆柱体杯子,a杯子比b杯子要高,但是比b杯子细一些,然后问学生a、b两个杯子哪个容量更大。这样的问题情境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等,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学生在“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建立知识体系,理解并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强师生与生生互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需要参与其中。不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学生是主体者,而教师是主导者”这一原则。因此,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确保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以上文中提到的“圆柱体体积”探究活动为例,要想在两个高度、粗细不一的杯子中找出容量更大的杯子,可能一些学生刚开始没有任何思路,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暗示,让学生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再通过公式计算出两个杯子的容量,这样就能找出其中更大容量的杯子。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找不到突破口,此时,教师要适当地干预,如提示学生从极限思维角度出发,或者提示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除了在学生找不到思路的时候给予提示,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如果发现他们之间有冲突也要及时干预。总而言之,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可有“袖手旁观”的心态,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保证师生、生生的互动性,为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充分照顾每一个学生,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

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有所提升,而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挖掘潜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并非只是尖子生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的舞台,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受到关注,得到锻炼,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的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每个小组的学困生先提出看法,然后让潜能生补充,最后让每个小组内的学优生做总结。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充分发挥了互助提升的作用。在巡视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优生的学习需求,还要高度关注学困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功能与价值。

(五)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教学评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要遵循多元化原则实施评价。首先,评价主体要具有多元化。除了教师实施评价,还要让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小组互评,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具体来说,在各小组展示成果后,教师让小组代表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让其他小组向展示成果的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给出一些建议,这样可以拓宽评价的深度。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师应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在各小组展示成果后评价其学习效果,比如任务完成情况等,还要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与同伴互帮互助的情况、遇到问题采取的态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等,要针对这些内容实施评价,这样可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最后,以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为依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被反馈出来,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有敏锐的视角和观察力,在评价的主体、内容、形式、语言等多方面下功夫,以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是对新课程标准的积极响应,也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然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比较复杂,教师要认真落实好每一个环节,包括学生分组、问题设置、教师指导等,只有让每一个环节都如期进行,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进玉.如何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21

(24):150.

[2]张晓峰.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7):158-160.

[3]赵建珍.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2(27):36-39.

[4]高文燕.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理科爱好者,2022(4):148-150.

 

 

作者  吴祥兰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