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文学论文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分

996论文网日期:2023-07-22 15:02:04点击:258

摘要: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描写加拿大女性的日常生活琐事,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女性形象。在2012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艾丽丝·门罗以二战后期为时代背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加拿大偏远地区生活的女性群像。这些女人们或因苦闷单调的生活而反叛,或因个人追求不被理解而出逃,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加拿大二战前后女性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对于传统观念束缚的反抗。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女性形象

 

1引言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她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1]。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多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及所见所闻为基础,并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反而以加拿大偏僻地区的日常生活为背景,用各种细节描写出普通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勾勒出一幅幅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女性画像。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她将女性内心那种波澜起伏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栩栩如生。在看似如一潭死水般一成不变的加拿大偏僻乡村生活中,这些不甘于平凡的女性或以逃避的态度选择继续麻木下去,或奋起反抗传统的束缚,打破各种看不见的枷锁,勇敢地追求独立和自由。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正是艾丽丝·门罗作品的魅力所在,她们的命运也让广大读者唏嘘不已,也是她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青睐的原因之一。

2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概述

《亲爱的生活》是艾丽丝·门罗于2012年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全书一共有十四篇文章,是艾丽丝·门罗在八十多岁高龄创作的以二战后期为时代背景、以加拿大偏僻小镇生活为舞台并以女性为主角的短篇小说集。全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前十篇是短篇小说,后四篇主要是作者的个人回忆录。前十个短篇小说相互独立,在情节和人物上并无关联,但是都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偏僻小镇为背景,以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为主角,描写了她们在琐碎的日常中不甘于苦闷乏味的生活的挣扎,后四篇主要以作者个人经历为主,虚实描写相结合,反映了年过八旬的作者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亲爱的生活》于2013年获得了加拿大崔林文学奖,这是加拿大安大略地区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旨在鼓励和推广加拿大本土文学的发展[2]。同年艾丽丝·门罗又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了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十三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艾丽丝·门罗擅长描写婚姻生活和两性关系,并经常在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中融入自己的个人经历。在《亲爱的生活》这部短篇小说集里她以旁观者的视角,用冷静的笔触描写了在单调枯燥的小镇生活中被婚姻和家庭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的女性。比如:在《漂流到日本》中,女诗人格丽塔因为丈夫不理解自己的艺术追求,总是打压她的诗歌创作而逃离让她无法呼吸的婚姻生活。这篇小说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艾丽丝·门罗自身的经历。艾丽丝·门罗第一段婚姻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也是因为第一任丈夫忙于经营书店,让艾丽丝·门罗一人独撑起家庭里的各项事务,忽略了她对婚姻关系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也挤压了艾丽丝·门罗进行文学创作的空间[3]。最后,艾丽丝·门罗毅然离开了第一任丈夫,与格丽塔的决定如出一辙。

3《亲爱的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为《亲爱的生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特点表。

3.1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

《亲爱的生活》中的女性人物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精神生活丰富,内心细腻敏感,但在二战后期的时代背景下,她们却只能囿于家庭主妇的角色,被困在家这个围城之中,无法满足自己在精神层面的高需求,在日复一日的单调苦闷的照顾家庭的生活中,她们产生了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在《漂流到日本》中,女诗人格丽塔很有才华,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想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现实却未能如愿。在她求学期间,别人都在学习对将来职业生涯有用的东西,而她却“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所有有用的东西”[4]2。她在诗歌创作上的投入并不被人所理解,在当时的世俗观念下,女诗人是一个特行独立的标签,与普通大众格格不入,特别是她那位工程师丈夫无法理解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报纸专栏作家哈里斯,二人只有一面之缘,格丽塔却把他当成了自己苦闷生活的救命稻草,产生了逃避现实,离开家庭生活的念头,不惜抛夫弃子与之私奔。格丽塔这种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无疑是女性在面对残酷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在艾丽丝·门罗另外一本短篇小说集《逃离》中也有所描写[5]。

3.2依附于男性的无奈处境

《亲爱的生活》一书主要的社会背景是二战后期加拿大的偏僻地区,这里的女性即使婚前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绝大部分在婚后也会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她们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地位,不得不依附于男性而生活,这也是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悲剧结局的根源。《亚孟森》中的年轻女教师薇薇安被医生阿利斯特悔婚,整个过程薇薇安并没有任何质疑和反抗,自私无情的阿利斯特害怕悔婚一事影响自己,甚至要求她马上坐火车离开本来生活和工作的城市,远离自己的生活圈子。薇薇安作为那个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长期依附于男性,在思想意识上没有自我精神,被动接受男方的无理要求,甚至在火车站还幻想着阿利斯特能回心转意。在《离开马弗里》这篇短篇小说中,艾丽丝·门罗塑造了好几个生活在偏僻小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依附于男性的女性人物,因病长期在家卧床的英语教师伊莎贝尔,原本伊莎贝尔是一位开朗活泼的在当地中学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患病之后,她只好无奈地离开了教学岗位,在家养病,她不仅在经济上依赖于丈夫,而且在生活起居方面也不得不依赖于丈夫,而且还因为不能为丈夫生下一个孩子而非常自责。除了伊莎贝尔以外,还有女孩利亚,利亚和母亲完全依附于利亚的父亲,没有任何个人自由,得不到父亲的允许,她们都不能出门。父亲甚至不允许利亚看电影。《庇护所》里的道恩姨妈每时每刻都在看丈夫脸色行事,家里的一切都要得到丈夫的许可,甚至因为自私的丈夫不想因为有孩子分散了妻子对于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而选择不要小孩。《科莉》中的富家女科莉因身患残疾而终生未婚,但是她又没有勇气一个人生活,于是她委身于一位有妇之夫,甚至在知道这个男人欺骗自己的钱财的时候,还是依赖于他,没有点破真相。这些依附于男性的女人们,无奈地在看不见的围墙内生活,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日复一日地生活在痛苦之中[6]。

3.3女性独立意识的萌发

《亲爱的生活》一书以小镇生活作为主要舞台,上演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在这一幕幕鲜活的人生百态中,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逐渐萌发出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在《漂流到日本》中格丽塔在结婚生子之后逐渐意识到自己除了家庭主妇和母亲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女诗人。女诗人这个身份是格丽塔非常看重和珍惜的,而又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这体现了格丽塔的独立意识的萌发。《庇护所》里的道恩姨妈原本一切都围着丈夫转,却得不到丈夫的尊重,甚至自己特意在晚餐为丈夫做了新的菜式,却招来了丈夫的呵斥。甚至,在道恩姨妈邀请了邻居和丈夫的姐姐来家中做客时,丈夫也毫不掩饰对这些客人们的厌恶之情,丝毫没有给道恩姨妈留情面。最终在丈夫姐姐的葬礼上,道恩姨妈终于意识到她可以不在乎丈夫的情绪,她意识到了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眼睛》中的特行独立的女孩萨迪不在乎小镇的人们对她的指指点点,大家议论她没有男朋友却一个人去舞厅跳舞,她却说:“一个人去,自己去,也为自己而去。”[4]224萨迪虽然生活在传统闭塞的小镇,但是内心却萌发出了独立意识。在未婚女孩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的封闭的加拿大偏僻小镇,萨迪仿佛是一道别样的色彩,她还在小镇的广播电台主持节目,表演歌曲,这些看似与当地传统格格不入的行为正是凸显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这种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正好反映了艾丽丝·门罗自身的经历。作为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偏僻加拿大小镇的女孩,艾丽丝·门罗年仅20岁就从大学退学,与第一任丈夫结婚了,在当时的加拿大,女孩普遍在结婚之后就不再工作和学习,转而相夫教子,成为全职太太,而艾丽丝·门罗却依然笔耕不辍,继续自己的写作事业,追求自己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的独立[7]。

3.4对传统观念束缚的反抗。

《亲爱的生活》里的故事背景是二战后期,在当时的传统观念里,女性要以家庭为重,打理好家务,教育好孩子,为了丈夫和孩子牺牲自我,成为一个外人眼中的好妻子好母亲。而艾丽丝·门罗笔下的女性人物却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无惧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自由[8]。在《离开马弗里》中,利亚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位音乐家私订终身,为此不惜与家人决裂,之后又因为与丈夫感情破裂,再一次离家出走,最后独自在一所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利亚作为生活在二战后期的女性,并没有因为传统观念服从父亲的安排,而是为了爱情私奔,而婚后也没有为了两个孩子而委屈自己,让自己困在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里,反而敢爱敢恨,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枷锁。《砂砾》中的妈妈与年轻演员尼尔私奔,抛弃了原本富足安逸的生活,没有安于全职太太的稳定生活,而是带着两个孩子与情人生活在拖车房里。在外人看来,妈妈是离经叛道的女人,他们很难理解妈妈为什么会抛下钻戒、高跟鞋和丝绸睡衣,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演员私奔,但是妈妈却仿佛找到了新生,在条件窘迫的拖车房里,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在传统观念看来,利亚和妈妈都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而她们并没有因为妻子和母亲的身份禁锢住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反而勇敢地冲出这看不见的牢笼,虽然从传统观念来看,这两个女性角色在小说中最终的命运并不是很好,利亚离婚后没有争取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而妈妈因为疏于照顾,导致女儿意外死去,因此与男演员分手,她们最后都是孤独地生活,但是这种角色最终命运的安排也体现了艾丽丝·门罗对于女性反传统意识的体现,女性不必依附于别人而生存,她们不是为了男人和孩子而活着,每一个女人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个女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着。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作为母亲的身份,从伦理上就应该天然地无条件地奉献给孩子和家庭。而在艾丽丝·门罗的笔下,女性重新构建了自己的身份,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完整的自我,其次才是母亲与妻子,因此在伦理上,她们重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9]。同时,这些人物结局的安排也体现了艾丽丝·门罗的矛盾性,作为女性作家,一方面她倡导女性独立,一方面从她自身的现实经历而言,她也脱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甚至她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第一任丈夫的姓氏,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女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种影响也代入到她的作品当中。因此艾丽丝·门罗在安排人物故事结局的时候,出现了这种矛盾性,一方面,这些反抗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都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另一方面,所谓的“大团圆结局”都是以女性形象地牺牲自我来实现的,以女性的自甘奉献换取家庭的完整和睦,这或许也是艾丽丝·门罗对传统观念的消解和对女性反抗传统意识的反映。

4结束语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宛如散落在天上的星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独立的光芒。虽然在二战后期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一点光并不足以照亮所有女性的前进的道路,也不足以驱散传统观念的重重雾霭,但是在艾丽丝·门罗的妙笔之下,这些女性形象依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她们温柔而坚定,善良而独立,她们在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生存的窘境中,或采取逃避的态度随波逐流,或萌发出独立意识,勇敢地反抗传统观念,重新建构自己的身份,认清真正的自我。艾丽丝·门罗作为一位文坛常青树,从二十多岁开始小说创作,一直笔耕不辍,出版过多部短篇小说集,在加拿大荣获多项文坛大奖。艾丽丝·门罗在八十多岁高龄,还能写出《亲爱的生活》这么打动人心的作品,这与她多年来坚持在加拿大乡村居住,沉浸于真实的加拿大偏僻地区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艾丽丝·门罗多描写家长里短的平凡琐事,语言平实却又充满力量,她以敏锐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的心路历程,让读者身临其境,非常有代入感,这或许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

[1]周怡.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2]刘文.神秘、寓言与顿悟: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朱虹.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的男性形象分析.辽宁工业大学学服(社会科学版)201618(1164-66

[4]艾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m姚媛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

[5]朱虹.试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男性形象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1):79-81.

[6]朱虹.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女性形象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61-62

[7]来激扬.试析《逃离》中弗洛拉的神话隐喻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新学社会科学)2013.33(1:48-51

[8]潘雨恋,黄驰.女性主义视域下《逃离》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海外英语2021(2):243-244

[9]童心丹,论《好女人的爱情》中女性的伦理选择与身份建构[j]海外语,2019(14):234-235.

作者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学论文新增

文学论文热点

文学论文相关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