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文学论文

古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996论文网日期:2023-10-26 16:36:54点击:148

摘要:女性,一直是古华小说的宠儿。出身乡村的他对当代农村女性的生存命运给予了强烈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古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进而挖掘出了他在一系列农村女性身上所寄予的人性人情美,以及其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认识,并由此引发出对当代女性地位、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关注;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性突显;觉醒

 

引言

古华是一位关注女性特别是中国当代农村女性的作家,原名罗鸿玉,一九四二年六月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的一个小山村。在他的作品中,作家往往以其特有的敏锐和饱满的激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当代中国农村女性形象。他始终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俯瞰身边的事件,把一件件特殊的事件叙写成特定时期下最普遍的情节。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故事发展的转折点,来思考中国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发展的可能。他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思考者,他是如此地细腻真切,让我们在品读父辈生存的时代环境时更多了一些理解和敬畏。

一、女性命运及女性关注

古华是沉入生活底层经受过痛苦的磨练,从生活中走出来的。他“自信自己经历的这点生活,认识的这点社会和人生,是前人——即使是古代的哲人们所未见、所未闻的,不写出来未免可惜”。由此可以看出,古华的创作并非单纯地为了求生存、找出路,更重要的是他在用文学将自己所看到、所经历的事情写出来,进行思考和认识社会的。

(一)女性的生存命运

法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一书中说:“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变成女人。”女人不是因为自己而变成了女人,而是因为男人而变成了女人。女性最早是以神的形象走进文学殿堂的,在东方上古神话、欧洲神话的历史中,女性是以征服自然力的女神形象出现的,而那时的社会,是以母权制为主的。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随之代替的便是女性的一切权利。她们的地位一下子由女神骤降为了女奴,并且长期忍受着苦难没有止境。古华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却以他那特有的细腻来洞察生活中的细小变化,来给予女性更多地关注。他的这种关注并不是所谓“突然的灵感”,而是以其用心的生活和体验得到的。

(二)古华的女性关注

古华对于女性的关注和认识与他所生长的环境是分不开的。作者的家乡,“被誉为湖南省的民歌之乡,在妇女们中盛行一种风俗歌舞,称为‘伴嫁’”,如娶亲嫁女时的坐歌堂,要唱上三天三晚。唱对女儿生活的留恋,对新婚生活的向往;唱父母姐妹分离的情感;唱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怨恨等等。这些民间的文化,无意中便起到对小辈传授文化历史知识的作用,而古华正是深受其影响的一位,如其在《芙蓉镇》中对胡玉音出嫁时的描写便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古华对于农村女性的特别关注,除了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外,更重要的便是作家在生活中用心所得到的体验。“古华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他从小经历过苦难的磨练,成年后,又沉入生活底层,在郴县桥口的一个小镇旁渡过了风云变幻的十四年,他熟悉湘南山区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拼搏,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身边的人和事让他汲取了大量的创作材料,古华便结合所接受的文学艺术对自身的熏陶,从生活感受出发,给予农村女性命运以更多的关注,不带一丝的虚假。而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又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古华的创作时期经历了极“左”思潮泛滥时期,也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给予了作家大量的创作素材,由其小说作品便可看出这一点。政治事件的发生,使得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不免会与政治因素相联系,而作者却聪明地将这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通过一个个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展现,他没有描写时代的英雄名人,没有讲述拥有政治抱负的男子汉形象,却用最细腻的笔触来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最偏僻、最底层的农村女性形象。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作者却以他深远的思想成功地关注了女性、关注了政治。

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任何有成就的作家都会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孜孜以求”。在古华的创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性格刻画,十分注意把握时代特点,把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去刻画,在特定时代中刻画出一个人的人物性格。作者往往把司空见惯、不为人注意的琐细生活,提炼为众人瞩目的重大的社会命题,将个人命运与社会风云紧密糅合在一起,从而使读者在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背后,体味并思考到一个现实的社会意义。

这也便是作家的苦心造诣之处。

(一)女性形象的类型系列

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而在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会发现,她们彼此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如《芙蓉镇》中的胡玉音与《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的盘青青;《姐姐寨》中的赵玉竹与《金叶木莲》中的赵金叶;还有《相思树女子客家》中的观音姐等。她们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容貌,虽有某些不同,但都一样地美丽喜人,同时她们也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遭遇,以及相似的结局。因此,便形成了古华作品的人物类型系列。从作品中,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美好善良却命运悲惨;一类是有文化有见识且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类是改革型女性。这些形象虽呈现相似性,但作家却让她们在一定类型下显现各自魅力,这也正是古华对新时期文学的重要贡献。

(二)人性的突显

“真正的人性是情感和理性的和谐统一体,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们在思想界发动了提倡人道主义的新启蒙运动,与此相呼应,文学界也创作出了大批作品。古华的小说在对普通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人性发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高度,而且这里的人性往往是与当时的政治变迁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古华的主要创作期是在新启蒙运动开始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创作是对人性的挖掘和对历史的反思,并试图唤回失落已久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在古华小说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中,她们的人性突显的程度是不同的。在胡玉音和盘青青的身上,她们的改变是那样地艰难和显得无力,她们生活的环境是闭塞的,但她们心灵并没有因此而封闭起来,在经历了重大磨难之后,她们用血泪的代价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她们由柔和变得坚强,由顺从变得抗争。她们的变化是在作者细腻的描写中进行着最微妙的改变。人性突显的觉醒是那么地缓慢,但这毕竟是个开头,便显得是那样地不易。而另两类形象如赵玉竹、赵金叶和观音姐,意识的觉醒似乎一直都存在,她们是新时代的代表,尊重人性,不束缚于陈旧封建的思想观念,敢于掌舵新生事物的方向,不畏权势的压迫,勇于对不正当的事物进行直面反抗,表现出了新时代女性的无限魄力和干劲。作者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来给予陈旧思想下抹杀了的人性以新的力量和生机,作品中的形象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更多地是代表着一种力量,是时代发展的展现。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

古华对于中国当代农村妇女的命运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农村女性意识觉醒的轨迹。首先是意识觉醒的最初阶段的主体意识,其“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作为‘人’这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意识”,以《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的盘青青为代表,在传统观念和丈夫的双重压迫下,她的“人”已经被奴化,她的主体意识已被异化为“物”和“性”。但李幸福的出现,给她灌入了新的东西,她知道了自己原来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新鲜多彩,懂得了自己也可以美丽地打扮自己等,她开始明白自己原来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丈夫所圈养的“金丝雀”。但是传统的观念以及丈夫的存在,使得她的自我意识被暂时的压制住了,但这样的压制会被很快地击垮的。她开始了反抗,但她的反抗却显得是那样的微弱,在她的生活圈中,所谓的反抗就是要受到鄙视和唾骂的,那样的反抗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作为支撑的。“对盘青青来说,那场火灾应该叫做火的洗礼,血的洗礼,是火使她完成了一次朦胧的爱的呼唤,经历了一次震颤心灵的人性的觉醒”。意识觉醒的最高阶段是价值意识。女性的真正进步便是自己对价值意识的认识,观音姐敢于活出自己,不畏世俗的眼光和说法,干事雷厉风行,敢闯敢干,以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即便是在今天的社会上也是很难得的。她的形象代表和反映了农村女性已经学会把握自己的价值了,他们的意识已经完全觉醒了。这正是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用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展现着社会的进步。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对古华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我们便可知,古华是善于“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种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而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村女性的关注,便可带领我们顺着作家所塑造的人物来了解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并且用心思考所有改变的过程中的不易。作者用生命和艺术来体验了女性的命运,而当下社会,虽呼号着“男女平等”,但效果仍不明显,也许旧有的思想真的是根深蒂固、坚不可摧,但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如若仍不能让女性的地位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改变,一切还是会显得那样的落后。古华在几十年前便体察到了女性的生存命运,那么当下呢?这不能不说古华的创作是给我们的警醒。读完古华的小说合上书,更多的时间便是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参考文献:

[1]古华.闲话《芙蓉镇》——兼答读者问[j].作品与争鸣,1982(3).

[2]李松林.古华创作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3]李松林.古华创作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

[4]张蜀君.古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d].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8.

[5]蒋钰.群体性的人性书写——论古华小说人性启蒙的局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6):104-105.

[6]吴平春.从女奴到女人——从古华的小说看中国当代农村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35):21.

[7]吴平春.从女奴到女人——从古华的小说看中国当代农村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35):22.

作者  薛华慧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