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写作 > 旅游管理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

996论文网日期:2022-03-09 09:40:10点击:514

      建立基于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之一,但短期利益驱动下,开发不当极易引起过度商业化现象。当前我国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表现如:

  一.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表现

  1.过度依赖门票经济,门票上涨之风盛行。

  2.商铺林立、集市繁多。随着游客的涌入,旅游景区渐渐变味,很多景区“关卡林立”,商贩云集。

  3.肆意建造假文化景区的现象日盛。为了吸引客源,一系列模仿式的造景运动出现。

  4.景区没有按照最大容量严格限客。超载情况在旅游旺季时有发生。

  二、产生原因

  1.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够。

  很多景区没有在其承载能力和旅游容量限度内,协调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地规划,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同时不损害社会利益与公众利益。

  2.景区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景区管理者的素质是景区管理问题发生的源头。如果只注重短期效应,忽视,环境保护,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

  三.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危害

  1.危害生态环境,旅游超载造成旅游污染和资源破坏。过多的商铺和大量游人、车辆,致使基础设施紧张,同时也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等。在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设施的损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影响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吸引力。近年来,许多风景名胜区为了吸引游客而纷纷开展各种大规模的商业化旅游活动,如各种名目繁多的节会活动。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旅游交通运输量大增,使得废弃排放量增大,从而给区域内的地下水和溪流、湖泊或沿海水域造成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区域内一些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2.降低旅游资源的外部吸引力

  随着旅游热潮高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风景名胜区过度的商业化和旅游化。而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又使得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资源出现退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本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近年来已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数量锐减,甚至灭绝。15%的高等植物,400多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严重引起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下降。而且,资源的美学观赏价值降低,许多风景名胜区采用掠夺式的开发,盲目上马,出现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趋势,区内古建筑遭到拆除或损毁,旅游资源的形态完美性受到破坏,导致其美学观赏价值降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3.破坏旅游美感。旅游商品开发混乱无序使得无序经营竞争激烈,产品雷同,文化表演重复同质,差异性不强,表演粗糙,艺术性不强,创造性不高,回头客少。类似的景区演艺节目同质现象严重,大大减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影响了游客对景区认知文化的影响。过度的旅游热,致使水乡古镇商业气息泛滥,商业化带来古镇的城市化,丧失了老百姓生活其中的原生态韵味。

  4.影响旅游景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景区的各种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满足当代人对景区产品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对风景名胜区资源利用的需要造成损害。

  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在短期内或许能使企业获利或者获取暴利,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上讲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盲目开发、乱用资源、破坏环境、不尊重当地的本土文化、缺少保护意识,这不是在发展旅游,而是在破坏旅游。因此,旅游的发展不应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成长的长期化。

  四.针对以上景区商业化应采取的措施

  1对旅游景区的总体功能进行科学规划与定位。

  旅游景区资源是国家共有资源,全民有无偿共享的权利,应该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供人们享用。景区公益化是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认清这个趋势,从公益化的角度去经营与管理;其次,从旅游景区与其它旅游要素的关系上讲,旅游景区具有吸引功能,即通过旅游景区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从而带动吃、住、行、购、娱等旅游要素经济的发展;最后,旅游景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功能。旅游经济是一种拉动经济,它的发展会带动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这个最根源的拉动点就是旅游景区。

  2.走出“门票经济误区”。

  据统计,景区门票在旅游者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大,门票收入在旅游经济收入(六要素)中的比重并不高。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全局观、整体观。西湖从收门票到免门票,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不降反升,充分说明了门票经济不是旅游景区的最佳发展模式。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游览是核心吸引要素,娱乐项目是延长游客在景区滞留时间的前提条件,畅通合理的道路布局是保证游客满意的基本因素,食、住、购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辅助条件,和核心要素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因此,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全局观、整体观。西湖从收门票到免门票,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不降反升,充分说明了门票经济不是旅游景区的最佳发展模式。旅游景区不应走门票经济的老路,旅游景区管理者与经营者应该调整思想、端正认识。

  旅游者最关心的是旅游品质和景区服务,走出门票经济的误区,提升景区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旅游品质,这是旅游业的发展之路。门票涨价是景区收入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一种表现,也是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充分体现。对游客而言,过高的票价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再好的地方大家也会站在理性的角度,考虑要不要去参与旅游消费。

  3.寻找商业化与文化发展的平衡点,增加景区文化内涵核定科学的商业化比例。

  严格来讲,旅游景区是一个休闲度假观光的区域,一切影响或破坏这种性质的行为都应该禁止,但是为了方便游人购物,为了调节游客的旅游活动,适当设计一些购物摊点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适当”一定要把握好。景区内商业化比例的多少应根据旅游景区资源的性质而定,应该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控制好数量和位置。文化类资源景区应尽量少,景区核心范围应该少,生态旅游景区应该少,红色旅游景区应该少等等。商业化行为不可喧宾夺主(由娱乐审美为主的旅游景区变为商业区),店铺的设计与装修风格应该有特色、符合景区的风格、利于传播当地的文化等等。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功能在于休闲和娱乐,旅游者前往景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与娱乐,景区经营者应该明白这个基本道理,减少商业化行为对景区的破坏,对旅游者利益的损害,还景区本来的面貌,让自然回归自然,让文化回归本味,让游客满意,这才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4.建立独立的景区商业区。

  旅游景区商业化实际上是观光环境商业化的行为,是对旅游环境的一种破坏,建立独立的景区商业区可以实现旅游与商业共存。

  一是在旅游景区的外围区域集中建造旅游商业区,并使购物环境观光化。营造具有休闲风格和生活气息的购物环境,有利于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达到“先卖感受,后卖商品”的效果。二是增加旅游休憩区的商业功能。将旅游休憩区的休息功能与商业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实现游客在购物中休息、在休息中购物的目标。

  但是景区商业区的选址应该远离旅游景区,避免商业行为对旅游景区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严禁在景区内开设商业店铺,严禁景区内出现个人经商行为,严禁景区内宗教人员的经商行为,严禁宗教旅游景区利用宗教旅游资源从事宗教迷信等骗人的商业活动。

  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低碳教育,注重“责任旅游”。在控制合理的游客容量基础上,注重生态的保护,加强环保的意识,减少商业气氛,增强文化气氛,把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旅游管理新增

旅游管理热点

旅游管理相关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