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教育论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996论文网日期:2023-09-09 19:13:58点击:480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发现深度学习理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能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高年级小学生获得深度学习的体验。文章作者提出“唤醒学生的深度解析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度探究意识”“鼓励学生深度互助分析”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持续促进深度学习理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全面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教学,能够使小学生保持对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状态,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高阶思维,促进他们的问题处理能力获得系统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从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充分发展角度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增强语文教学指导活动的综合效果。

一、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应用特色

深度学习能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的深度学习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也可以逐步改善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系统分析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和应用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研究中,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几个部分就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教师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使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指导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深度学习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表现出全新的特色和优势。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基础性特征,即能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实践性特征,即根据深度学习理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空间,在实践探究中促进学生学习和内化语文知识,从而使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第三,情感体验性特征,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多元实践和系统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知识。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综合效果,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更加全面和深入,从而有助于形成全面创新和多元协同的语文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可尝试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问题牵引,唤醒学生的深度解析思维

科学的问题设置和问题牵引能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起带动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从而让学生深度学习并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学习和实践。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层次的问题,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深度解析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的教学中,从深度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以问题牵引教学,由浅入深地提出多层次的阅读引导问题和思维探究问题,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提出浅层次的问题,如“阅读课文后,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效果,逐渐提出深层次的阅读指导问题,如“课文中关于鲁迅先生救治车夫的描写主要使用了九个动词,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觉得此处展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文章中使用‘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口气’描写鲁迅先生,想要表达什么?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将对课文的细节分析和阅读体验融合在一起,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在阅读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在问题牵引的作用下构建深度学习教学指导体系,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探索和实践创造便利,为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

(二)多元主题,激发学生的深度探究意识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元化主题思想对阅读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让学生在主题思想的引导下分析、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其在探究实践中进行深度学习。多元化主题思想也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掌握每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本质和属性,找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构建深度学习教学指导体系,使学生可以明确不同单元的主题内容并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教师应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发挥单元主题的引导教育作用,让学生的深度探究变得更加高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性。例如,在针对《落花生》一课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结合语文要素设计深度探究活动。在语文要素的筛选方面,教师可以将《落花生》课文作为案例并进行分析,从“借物喻人”表现手法的实践应用视角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深度探索。在教学指导环节,按照多元化主题思想建构和应用的现实要求,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石灰吟》《竹石》等课文进行群文阅读,在有效的阅读中分析不同文章中“借物喻人”表现手法的实践应用情况,让学生从个性化的角度进行分享和交流,探索“借物喻人”表现手法的应用方法以及其在不同类型文章中所展现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主题思想进行深度探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深度学习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探究主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落花生》一文展现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思想等设计探究学习项目,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其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要做有价值的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有效性。应用多元主题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能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空间和思维锻炼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参与深度阅读学习活动,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情感,使学生能对课文中的表达产生形象的感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合作互动,鼓励学生深度互助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深度学习模式的构建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而是要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互相帮助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深度学习。在具体提供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从感悟和欣赏创作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发布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的任务,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从审美鉴赏、情感表达的角度进行互助分析和互助学习,使其保持良好的深度学习状态。例如,在《月光曲》一课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审美教育的角度设计合作互动类型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度互助分析,形成良好的深度学习氛围。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月光曲》乐曲,将学生带入乐曲所展现的唯美意境中,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审美鉴赏教学,为学生发布相应的审美鉴赏和探究任务,具体可以指导学生探究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从音韵和谐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任务:①阅读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中分析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②阅读课文并解析贝多芬在乐曲中表现出的对穷人群体的情感;③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请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课文所营造的意境;④聆听《月光曲》乐曲,对比分析课文和音乐所表现的审美意境的关系。在发布探究引导任务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多元化学习,并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互助分析,让学生与同伴共同探究教师所发布的具体任务,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课文鉴赏、任务探究分析与审美教育的紧密融合,可以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和深度学习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可以在合作互动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和实践更加深入,从而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深度评价,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潜能

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支持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和落实,也能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制定评价方案,在评价中鼓励学生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思维训练,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深度学习理念的作用,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例如,在《穷人》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从与学生共同探究课文内容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作者在小说中想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对故事的线索加以梳理,了解文章的布局,使学生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变化产生形象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性格作出评价,让学生在个性化评价的过程中深度思考课文内容,产生深度学习的效果。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评价桑娜的过程中,可能会结合课文中对桑娜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等,从“闪闪发亮”的食具、熟睡中的“孩子”等描写中解析出桑娜热爱家庭和勤劳的特点,从她在深夜为丈夫担忧、救助邻居的两个孩子的举动中,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并感受到作者通过种种描写塑造出的一位深爱孩子的贫穷母亲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人物性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思维潜能,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评价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多元化理解和系统化感知。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保持良好的状态,最终增强教学指导活动的整体效果。

(五)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深度实践体验

深度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划存在一定的关联。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深度实践体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综合分析课文教学所需的实践条件,然后按照教学需求探索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案,以实践体验构建深度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并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使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得到不断提升。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对课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习了解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关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和珍惜资源的实践活动。在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按照深度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生态保护类型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即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节约用水”社会实践、“我是环保小卫士”生态保护宣传实践、“我是环保小专家”身边生态环境破坏调研实践等活动。在诸多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深度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保护地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设计研学旅行类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生态危机等问题,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习先进的环保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并对生态保护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学习课文内容,解析课文中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重新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度思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与生态保护相关的问题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凸显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发展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探索教学改革策略的过程中应用深度学习理念,系统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促进高阶思维训练教育活动的产生,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系统分析深度学习理念的价值,并从多角度探索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方法,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探索和实践,增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佳秀.学习任务群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2(17):80-82.

[2]饶丹.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2(10):132-134.

[3]刘绪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家长,2022(4):174-176.

[4]赵娟红,逯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途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2):28-30.

[5]朱峰.小学语文高年级学段学生互评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36):73-75.

[6]魏世君.新时期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j].科幻画报,2021(12):139-140.

 

作者  陈静雅?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