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献综述 > 教育论文

小学跨界教学的理念与形态

996论文网日期:2023-09-15 10:51:11点击:163

摘要:跨界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间的跨界、联动和交互的教学形态。跨界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内在需要,是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学科联动。小学实施跨界教学应遵循回归生活现象、回归教学本意、回归学科初心的基本理念。“1拖n”式学科教学、任务驱动式学科教学、主题中心式学科教学是跨界教学在实践领域的主要形态。

关键词:小学、跨界教学、理念与形态

 

当下,跨界教学悄然成为小学课改领域的“显学”:在国外,欧美国家的steam教学、芬兰的“现象教学”,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课改强震”;在国内,以重庆谢家湾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小学课改成果奖中均有跨界教学的项目。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在我国小学中日益盛行,跨界教学恰恰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一枚神器;二是学科本位思想限制着小学教育活力的彰显,学科混搭、教学跨界顺势成为破解小学课堂教学瓶颈的一股神力。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综合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实施跨界教学有助于推动小学教学改革,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跨界教学的意蕴

小学阶段呼吁跨界教学,不仅在于跨界教学自身的独特属性,更出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以及跨界教学与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适切性。

1.跨界教学是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学科联动

跨界教学是在某一门学科教学的框架内,围绕某一教学主题或实践问题,有机植入相关学科内容,催生学科教学间的跨界、联动与交互的教学形态。跨界教学的实质是:跨越学科界限,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各相关学科知识并将其有机联系起来展现给学生;借助学科联合、联动的优势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形成。跨界教学的关键要素是学生主体、跨界交叉和主题勾连。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跨界教学特有的结构形式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最佳选项。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4年我国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是我国小学教

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影响与促进,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学科活动来实现。单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天然局限是难以突破学科疆界、迈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跨界教学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跨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出发点,而学科联动、联合、科际串联是实现跨界教学的途径。学科联动是依据几个学科的交叉内容为联动点,就某一个主题或知识点,几个学科同时展开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跨界教学中,学科联动强调探寻学科间联结点、打破学科间壁垒、深度融合学科资源,实现所有小学学科资源在教学目标、学生素养培育这一节点上的汇合、联合与整合,能大幅度提高小学学科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提高小学学科教学的水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科学实施跨界教学,是当代小学课堂教学走向最优化、高效化的内在要求[1]。

2.跨界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内在需要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能够自信、正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并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而非形成深厚的专业知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小学生全面发展,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小学教育既要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生活能力,又要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阶段教育的这些使命,不是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教学所能完成的,而跨界教学灵活的网状知识结构,能够以更具拓展性和生成性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因此,跨界教学是小学学科教学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小学这一特殊学段的内在需要。

二、小学跨界教学的理念分析

跨界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思维等层面的跨越或联合,更是当代小学教学理念的深层变革。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跨界教学强调的是学科间的实质性关联,强调的是稀释抽象的学科符号,致力于创造一种鲜活、有趣、生动的小学学科教学新形态。

1.回归生活现象

跨界教学是在相关学科边缘展开的一种学科穿越活动,能进行这种“跨越”“穿越”,是因为这些学科知识、学科活动是在某一生活主题、生活现象层面上贯通起来的,因此,这种跨越不仅源自生活,而且是对生活的一种“复原”与回归。在跨界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观念,将学科活动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真实体验到的一种生活。所有知识都有生活基础和来源,现实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单凭任何一门学科知识所能解决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综合性知识。因此,跨界教学的实质是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融通,让知识教学找到生活的源头,将所有学科知识最终归结于湍流不息的生活世界。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讲到关于“树”的故事,教师可以关联到科学课中的“树”、英语单词的“树”,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生活中的“树”及其相关经历、景象,这些都是跨界教学的天然联结点。

2.回归教学本意

教学的本意是师生之间知识、技能、态度的交换活动。这一活动诞生的初衷是建立起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间的对话交往关系,实现人对人、对世界、对外物的理解。然而,学科疆界的存在将学生控制在知识的闭环之内,使思考走不出学科划定的圈子,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书呆子”,而非认识世界、进入世界、改造世界的积极行动者。跨界教学正是为了追求人与世界间的理解、交流状态而创造的一种教学形态,正是为了坚守教学的本真使命———帮助学习者来理解其周遭的外部世界。仅仅站在单一的学科立场、学科视野,学生难以对社会现象形成一种真实而又全面的理解,而如果站在多学科视角,形成对某一现实问题的“学科围剿”之势,必然有助于深度理解的形成。例如:四年级语文《长城》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和科学性,并有一些场景、事例和数据等,文中涉及数学和科学知识,对于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从跨界教学的角度来讲,就可以把语文、数学和科学科目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描述长城的雄伟壮观,感受语言世界中的长城之美;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把涉及到的相关数字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进行对比,感受数字世界中的长城之奇;从科学角度,从摩擦的物理知识出发,借助模拟实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想象修筑长城的艰难,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样的跨界教学能够把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学科的教学任务,促使小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顺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2]。

3.回归学科初心

小学课程由学科组成,学科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一门门科目,这种科目化开设的意图是为了帮助小学生站在多样化的学科世界中去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而不是将小学生的认识与思维禁锢在特定学科“监牢”之中,致使学生与真实的世界渐行渐远。在这个意义上,学科的初心是拓展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认识的疆域,深化学生的学科理解,而不是要压缩学生的眼界与世界,让学生失去自由想象、广角思考、多维体验的机会。跨界教学就是把学科相互独立、界限分明的传统模式,变成不同学科教学互相合作的网络。通过从多种学科和多种文化视角探究某个领域,小学生的头脑会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例如,在进行《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用“花”的主题来开展跨界教学。可以借助学生对花的经验、体验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读懂课文;可以引出背后的数学知识,如让小学生数一数花瓣的数量,研究一下每天浇花的水量;可以引入审美知识,如欣赏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美。借助跨界教学,小学生就可能形成对“花”的多维体验,实现对课文知识的深度理解,获得对花的多学科知识与经验。

三、小学跨界教学的实践形态

小学跨界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主体、跨界操作、教学选点。教学主体,是指跨界教学的小学教师与小学生。发挥教学主体的自觉性、创造性,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经验认识协同,是跨界教学顺利展开的关键要素。跨界操作,是将某一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勾连起来的行动。跨界操作能够借助贯穿手段把各学科知识进行还原、重组、融合,使之在生活现象中融会贯通、彼此勾连,是跨界教学推进的核心要素。教学选点,是实现多学科跨界勾连的具体教学主题。选好教学主题作为学科间的勾连点,是确保跨界教学自然、流畅、高效展开的前提条件。实现三要素间的结合有以下几个途径。

1.“1拖n”式学科教学

“1拖n”作为小学跨界教学的一种样态,其核心操作是:在1门主干课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合相关n个学科内容,将多门小学学科在同一个知识点的统摄下关联起来,从而实现在一门学科中“跨入”多门相关学科的跨界教学效果。这种操作能够顺利建立起多门小学学科间的多维度关联,同时又不失去主体学科的主导地位,形成多学科教学辅助主体学科教学的跨界教学格局。如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理解语文篇章的同时引出黄河流量的科学知识、黄河绘画作品的艺术知识、黄河的英文单词知识等,就可能形成“1拖n”的最佳教学效果,把小学生带入一个壮美、多姿的黄河现象世界。

2.任务驱动式学科教学

任务驱动式学科教学要求结合小学生所在学段的认知特点,设置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引导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发多个学科知识点间的跨学科综合运用,将多门小学学科知识技能引入教学之中,实现多学科教学在学习任务这一主线上的贯通与串联。任务驱动式学科教学强调以小学生为学科活动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作用,鼓励小学生从真实世界中发现生活问题,开展跨学科合作探究活动,达到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的学习效果。如果主学习任务是语文,就属于语文学科的跨界教学;如果主学习任务是数学,就归属于数学学科的跨界教学。任务驱动式学科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将原分散、孤立的知识主动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快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内化并实现迁移;还有助于强化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小学生接受智慧的挑战,最大化地唤醒小学生的思维引擎。任务驱动式学科教学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其他教学形态难以比拟的优势[3]。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潮水》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潮现象”的学习任务,在探究中小学生会在不经意间学到作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水是如何溶解物质的知识、保护水资源的知识,等等,这就是横跨小学语文学科、科学学科、品德学科的一次跨界教学。

3.主题中心式学科教学

主题中心式的学科教学理念是以特定社会现象、生活话题、科学问题等为主题,打破小学教学中的学科壁垒,重组学科模块、搭建学科链接、促进学科知识整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一种跨界教学形态。实施主题中心式学科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选好主题,使之具有可延伸性、统摄性。一般而言,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小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现象、多学科均会涉及的主题等是最佳选项。利用这些主题的教学,小学教师就能够有效联接多学科资源,实现学科跨界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意图。在实施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在“主题勾连、学科联动”的理念指导下,组建学科教学共同体,围绕主题共同设计教学活动,形成各学科教师间彼此协作、优势互补的格局,努力设计出一个个富有情趣的主题教学模块。如围绕“环境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可以组建由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科学教师、德育教师等组成的学科联组,围绕该主题开展教学设计,将各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在一个主题教学中关联打通,从而达到理想的跨界教学效果。例如,语文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环境与生活”的讨论,数学课教师带领同学记录环境污染的指数变化,科学课教师带领学生探寻环境治理的办法,思想品德课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艺术课教师培养学生欣赏优美环境的审美能力。将这些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节课中,跨界教学的意图就能实现[4]。

参考文献

[1]吴东相.跨界与融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学实践探索[j].宁夏教育,2017(06).

[2]王蕾,李姝婧.以学生为中心,实用于生活[j].小学教学参考,2018(01).

[3]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李欣欣.小学多学科主题式整合课程实施的困境与突破[j].中小学管理,2018(12)

 

作者  樊香兰

 

 

 

 

 

 

 

 

 

 

微信号

996论文网,专业论文平台。每日持续更新新增论文。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